台传媒记者卢靖愉
刚刚落幕的省农博会,4146家参展企业带来4.3万种产品,齐齐卖起吆喝,临海也精选了70余款“压箱底”的品质农货和12道特色小吃赴杭参展。
除了物产之丰,记者也感受到土特产之间的“内卷”,从卷品种、卷口感,一路到卷创意、卷包装,但归根结底,卷的是“被看见”的机会。
新消费时代,酒香也怕巷子深。为了让更多优质土特产走出“深闺”,打入更大市场,临海探出了三条路径。
触网
2015年,是涌泉镇电子商务协会成立的年份,也是涌泉蜜橘集体“触网”的年份。
从这次“触网”开始,涌泉交出了“蜜橘年均电商销售额超1亿元”的战绩,还研发了“田字格纸箱+塑料泡沫托盘”专利包装,带动培养了5000余名农村电商从业人员。
“线上销售渠道打通了!”这个消息振奋了涌泉橘农,也刷新了大家的认知:农副产品可以通过网络卖到全国去!
一时间,“临海土味”集体开辟线上战场,向全国市场迈进。像“排队王”九九海苔饼、深受“养生党”追捧的江南老戴家养生膏方等。相比之下,一些名气不大、受众不广的产品开启“触网之旅”并不顺利。
对此,临海一口气建成14家电商直播式共富工坊,打造了“兴农·联播”党员直播室、“in上江”共享直播间等直播品牌,孵化19支直播运营团队,组建农产品“抱团出走联盟”。去年又推出“帮农客”线上线下一体化交易平台,让110多种优质农副产品集体“亮相”。
当农产品“勇闯”国际市场时,当地各部门又全力打起“配合”:台州海关驻临海办事处为西蓝花、柑橘、杨梅等开辟属地查检绿色通道。农业部门则组织农技专家从育种、养护到采摘全流程护航。
延链
一块豆腐能有多少增值空间?
这个问题,临海市白水洋豆腐协会会长王能很有发言权。今年年初,他在台州府城开出了第一家白水洋豆腐品牌形象店,将豆腐从原料端向成品端延链。
门店以白水洋豆腐为“基底”,既推出豆腐脑、豆腐煲、豆腐麦油脂等家常菜品,也研发了豆腐拿铁、豆腐冰淇淋等融合餐品。
“比起单纯卖豆腐,一家豆腐主题餐饮店可大幅提升豆腐附加值。”王能说,协会还打造了非遗文化展馆、豆腐生产观摩学习操作基地,开设“豆腐学堂”和美食示范区,已初步形成“工艺展示、美食享受、文化科普、休闲体验”发展模式。
只有跳脱出农副产品的初级形态,延长产业链,创新消费场景,才能打开发展空间。当前,临海已有不少企业开始打造自己的“链条”。
“忘不了”涌泉蜜橘品牌主理人林东东在投身柑橘事业的14年间,前期痴迷于“卷品质”,建设智能温室栽培系统、引入柑橘数字化分选线。近几年开始“卷创意”,从和本地咖啡馆合作推出涌泉美式、橘子冻拿铁等创意饮品。到去年,又进军罐装饮品赛道,推出“台州人自己的饮料”——桔柚汁。
正名
11月,高山油茶进入采摘期,汇溪镇聚贤油茶共富工坊迎来一年中最忙的时节。“今年,我们在各部门帮助下获得了SC认证,每斤售价约提升了10元,还参加了17届义乌国际森林产品博览会,又和宁波百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达成战略合作。”工坊负责人蒋荣浩欣喜地说。
百姓尝到了品牌溢价的甜头,当地政府部门在助农增收上也有了更强的品牌意识。“我们接下来将把成功经验复制到西瓜、大米和黄桃上,加速推动高山特产出山。”汇溪镇党委组织委员陈亚亚说。
临海是综合性农业大市,农产品特色鲜明,兼具山海之味,但全域仍有不少叫不响牌子、卖不出好价的地道好货。
去年12月,临海发布“好食来临”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涵盖米面副食、酒水饮料、精品茶叶等全品类产品。
当地供销社、市监、社发集团等10余个职能部门还化身“选品师”,从生产源头、加工过程、包装设计、展示销售等环节对产品进行全线把关。目前,已有170余种产品获得公用品牌使用授权。
仅发布一年,“好食来临”品牌就成功入围“2024中国区域农业品牌影响力指数”榜单,意味着品牌影响力和美誉度不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