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

首页>地方频道>合肥>要闻

合肥五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全部开诊

日前,安徽召开推进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现场会,现场宣布全省九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项目已全部开诊运营。其中,有五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先后落地合肥。

位于合肥的五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情况如何?下一步又有哪些“新动作”?记者8月2日了解到,国家儿童区域医疗中心、国家创伤区域医疗中心已全面开诊,国家心血管病区域医疗中心、国家中医区域医疗中心、国家消化系统癌症区域医疗中心利用依托医院现有资源进行过渡期开诊。这五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自合作共建以来,在输出医院派驻管理团队和专家带动下,诊疗技术水平及服务能力显著提升,在新技术新方法方面填补了多项省内空白。

国家儿童区域医疗中心:

累计开展新技术新项目356项

2019年,安徽省人民政府依托安徽省儿童医院,与复旦儿科医院合作共建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安徽医院,共同打造国家儿童区域医疗中心,并于2023年6月26日正式开诊运营。

合作共建以来,该中心开展新技术新项目356项,其中填补省内空白新技术56项,国内领先新技术18项。ECMO、单孔腹腔镜治疗、ERCP技术、骨髓移植、腹膜透析、肿瘤微波消融术、达芬奇机器人儿科手术等先进医疗技术处于区域内领先水平,已开展串联自体干细胞移植术、达芬奇机器人儿科手术等,儿科疑难危重症诊疗水平大幅提升。

下一步,该中心将进一步提升医疗服务能力,强化人才引育工作,加强重点学科建设,建立健全一体化管理、同质化服务、特色化发展的管理发展模式,提升项目医院的精细化管理水平。

国家创伤区域医疗中心:

已开设28个学科门诊

位于合肥市阜阳北路与龙湖北路交叉口西北侧的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安徽医院,由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合作共建。

目前该院已开设28个学科门诊,正在根据国家创伤区域医疗中心建设方案,逐步新增妇科、普外科、泌尿外科等创伤救治相关重点学科,持续构建创伤系统疑难危重症诊治体系,发挥示范、引领和辐射作用。

下一步,该院将以上海六院国家骨科医学中心为依托,推动骨科医联体建设,通过人才培养、技术输出等方式,推进国家创伤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实现与上海六院同质化发展。

国家心血管病区域医疗中心:

引入多项高精尖技术

由安徽省人民政府和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合作共建的国家心血管病区域医疗中心,依托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建设,项目名称为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安徽医院。

北京安贞医院派驻多位知名专家常驻安医大一附院,定期坐诊。先后平移心脏移植、风湿性二尖瓣成型术、复杂先心病矫治术等多项“三新”技术,开展了安徽省首例ECMO辅助下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安徽省首例经导管三尖瓣置换手术、安徽首例经胸介入肺动脉瓣置入手术,填补多项省内空白。

下一步,该院将建立健全管理机制,全面提升诊疗救治能力,构建区域诊疗协作网,扩大影响力和辐射面;组建省级心脏病专科联盟,初步建成心脏病区域医疗分中心,开展专科巡诊巡讲活动,推广心血管疾病适宜性技术。

国家中医区域医疗中心:

提升脏器纤维化类疾病诊疗水平

2022年10月,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安徽医院正式获批成为第四批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项目。该项目输出医院为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依托医院为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建设地点位于安徽中医药大学史河路校区(第一附属医院西区)。

该院于2023年1月11日正式启动运营,按照“边运行边建设”的要求,上海曙光医院先期选派了肝病科、肾病科、骨伤科、神经内科等优势专科业务骨干来安徽医院开设专家门诊。同时设立长三角名中医工作室5个、岐黄学者工作室1个。

未来,该院将通过引进新项目、新技术、新方法填补省内技术空白,规范安徽省脏器纤维化类疾病诊疗技术能力和医疗质量,提升安徽省脏器纤维化类疾病防治整体水平。

国家消化系统癌症区域医疗中心:

消化系统学科建设成效显著

2023年7月8日,安徽省人民政府依托安徽省第二人民医院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合作共建的国家消化系统癌症区域医疗中心,正式获批成为第五批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项目。目前,该院学科建设成效显著,消化内科、普外科、肿瘤科获批国家临床重点建设专科。

未来,该中心将充分发挥仁济医院在消化系统疾病预防、诊疗、科研、教学、人才培养及医院管理等方面的优势,辐射和引领省内医疗机构医学发展和医疗服务能力提升,全面提高安徽省消化系统癌症防治整体水平。

·记者 唐萌 实习生 林可欣·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1235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