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

首页>地方频道>上海>要闻

“投资人很看好,但担心产权不清晰” 上理工改革举措立竿见影——“完全赋权”让科技成果秒获融资

卓益得研发人员在调试人形机器人“小贝”。 胡华英 摄  .jpg

卓益得研发人员在调试人形机器人“小贝”。胡华英 摄

  记者 俞陶然

  近日,上海卓益得机器人有限公司完成1亿元融资,公司研发的人形机器人“小贝”走上了快速成长之路。“学校把科技成果的所有权全部赋予我们团队后,卓益得完成了A轮融资。”上海理工大学教授、卓益得创始人李清都说,“完全赋权改革明确了知识产权归属和校企长期合作关系,给我们团队和投资者带来很大信心。”

  什么是完全赋权改革?市科委成果转化处介绍,这项改革在明确单位科技成果转化权益的前提下,允许单位将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部分赋予成果完成人,再以技术转让的方式,将留存的所有权份额让渡给成果完成人。科研人员获得全部所有权后,可自主转化成果。

  在这个事关新质生产力的领域,上海已率先启动改革。今年1—8月,完成或进展中的赋权成果有98项,转化金额达8.7亿元,推动科研人员自主创业或合规整改的公司有50家。

  从事人形机器人相关研究已20年的李清都是这项改革的受益者。他带领团队研发的“小贝”人形机器人,完成了4次版本迭代。这种轻便、安全、低功耗的机器人,有进入家庭和工厂落地应用的巨大潜力。

  去年,在上理工技术转移中心的牵线下,李清都与多家投资机构接洽,但融资进程较慢。上理工技术转移中心主任廖玉清解释:“投资人很看好卓益得团队和技术,但因为公司的部分知识产权由学校和科研团队共享,他们担心产权不清晰,不敢投资。”

  针对这个问题,上理工今年启动了科技成果赋权改革。7月,《上海理工大学科技成果赋权改革试点管理办法》发布。根据这份文件,李清都团队与校方签约,获得一件职务发明专利、一项专有技术的全部赋权。卓益得将向上理工支付科技成果第三方评估价格的20%,作为赋权对价;由于公司注册在上理工国家大学科技园,赋权对价降至评估价格的10%。未来,公司将以委托课题等方式向学校“反哺”,形成多赢的长期合作关系。

  这次改革可谓立竿见影,签约两个月后,卓益得就得到多家机构总计1亿元的投资。“我们将赋予‘小贝’运动、与人交互、工厂装配等技能,让它早日产业化应用。”谈及公司的未来,李清都充满期待。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1144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