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妮婷
一进村子就被村民热情地招呼着,被当成亲人一样对待,这样的场景,我们是熟悉的,那是一张张老照片中红军与群众的亲如一家,是一次次人民子弟兵完成任务退场时的恋恋不舍……
12月16日至18日,《台州日报》连续刊发了“解读仙居‘共富生活委员’制度”系列报道,生动讲述了仙居共富生活委员的故事,让我们看到了党员干部与村民亲密互动,以及他们带着乡亲们成功将流量变为农村发展活力的生动实践。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流量似乎成了衡量一切的标准,仙居共富生活委员制度为什么行?因为他们知道,真正的流量,不应该是冰冷的数字,而应该是温暖人心。而这份“走心”,又是源于他们的“走新”。因此,他们适应新形势、新任务,以创新精神,与时俱进,不断丰富、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
打破了青年人与老年人的壁垒。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青年人到乡村一线建功立业。青年人到村子里,带来的不仅是理念的革新、技术的革新,也是乡村精神面貌的革新。在仙居这支共富生活委员队伍中,大多是年轻面庞,他们走到乡村去,搞起了直播,卖起了山货,给了村里老人“还能这样”的思路拓展。在交流中,在卖货中,在一次次走村入户中,在偏远山村上的共富实践中,青年人与老年人的心紧紧贴在一起,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澎湃活力。
打破了老年人与互联网的壁垒。推进共同富裕,短板在农村,难点在农民,尤其是农民中的老年群体。当下的中国,各项科技飞速发展,当互联网对年轻人来说是触手可及时,偏远山区的老人却难以跟上时代的节奏。共富生活委员的出现,让老人们更好对接上了互联网,有的村子还为了共富生活委员能来村里直播带货接上了网线,这有助于提升老年人的社会参与程度,降低其孤独感、无价值感,为精神共富再加码。
打破了小生产与大市场的壁垒。共富生活委员推动直播带货进村,解决了小生产与大市场不能有效匹配的问题。曾经,村民种瓜果蔬菜,因为量小,仅用于自给自足,多的就送亲戚朋友,很少带到市场上售卖。现在,有了共富生活委员作为桥梁纽带,通过网络,畅通了信息渠道,几根玉米、几斤蔬菜都能卖得出去,较好实现了小生产与大市场的对接,让村里老人靠双手赚钱,感受自我价值的实现,激发了他们对土地的热情,也激发了农村发展的内生动力。
仙居共富生活委员的实践告诉我们,党的群众路线只有常走常“新”,才会更有生命力,也更加使我们领悟到“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是我们党永葆青春活力和战斗力的“传家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