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州

首页>地方频道>台州>文化

唐诗之路上的台州

 QQ截图20170526100035.jpg

  台州学院和合文化研究院、天台山文化研究院副院长高平先生做客千禧读书会,为书友们讲述了台州与唐诗之路的故事。高平先生深入浅出的讲解,让书友充满了自豪,同时也感到深深忧虑。时不我待,台州该如何利用唐诗之路,放大文化优势,带动当地经济、文化发展?且听高平先生道来。

  “唐诗之路”的概念由新昌县学者兼社会活动家竺岳兵先生于1991年首先提出。1993年8月,中国唐代文学学会发文认定“浙东唐诗之路”。

  唐诗之路有狭义、广义之分。狭义的唐诗之路即浙东唐诗之路,是指唐代诗人因游玩、寻友、做官、修道等各种原因,跨越浙东七州(越州、明州、台州、温州、处州、婺州、衢州,唐德宗贞元三年前还包括睦州)而形成的山水人文之路。其中的主干线是从杭州经萧山进入浙东运河,到达越州上虞县,再沿曹娥江上溯剡溪,经剡县(今嵊州一带)到达天台山。

  天台山是浙东唐诗之路的顶点和主要目的地,台州是浙东唐诗之路的精华所在。

  唐代盛行漫游之风,诗人行踪密集,诗歌数量众多的水陆要道都可以称为唐诗之路。如唐代两京(东都洛阳、西都长安)之间相隔上千里,中间有黄河、华山等名山大川,无数诗人在此间奔波,求取功名富贵;京杭大运河贯通南北,诗歌数量也极为可观;通向天府之国的蜀道,虽然艰险,但往来诗人也是络绎不绝;唐代经营西域,岑参、王维等诗人沿着昔日丝绸之路一路歌咏,所作诗歌豪迈壮丽。

  与这些交通要道上的诗人数量、诗歌数量以及质量相比,浙东诗路的优势并不明显。

  但是,“浙东唐诗之路”的概念提出是最早的,学者对它的研究最深,影响也最广,因此,它在众多诗路中具有独一无二的价值。国家一级学会中国唐代文学学会会长傅璇琮先生认为浙东唐诗之路“可与河西丝绸之路并列,同为有唐一代极具人文景观特色、深含历史开创意义的区域文化”,而启功先生则专门为之题诗,称“一路山川谐雅韵,千岩万壑胜丝绸”。两位学界领袖的评论为浙东唐诗之路的研究、保护与开发开辟了广阔的空间。

  唐诗之路涉及城市众多。作为浙东唐诗之路的精华段,台州的旅游文化资源可谓丰富高端。2015年,天台山与神仙居景区创成国家5A级旅游景区。2016年,临海台州府城文化旅游区通过国家5A级景区资源质量评估,而三门的“三门祭冬”大典则作为我国“二十四节气”之一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诗仙李白甚至称天台山上的华顶山是百越地区的顶点。他在《天台晓望》称:“天台邻四明,华顶高百越。”这里的“华顶高百越”并非地理学上的高度。百越包括浙江、福建、广西、广东、越南北部等地区,仅就浙江而言,比华顶高的山峰也比比皆是,更遑论其他地区。难道李白不懂地理,犯了低级错误?当然不是。唯一的解释是,李白这句诗是从文化意义上来说的——他认为华顶山是百越地区的文化制高点。

  李白这么说有依据吗?有。在唐代时期,华顶山上住着一位高人,这位高人是唐代连续三代帝王的老师。唐高宗、武则天、唐玄宗三位帝王都奉之为上宾,国家一旦出现大的政治变动或者讨论治国方略时,他们都会征询这位高人的意见。

  这位高人叫司马承祯。唐玄宗赠诗说:“江湖与城阙,异迹且殊伦。”认为无论在朝还是在野,司马承祯都具有巨大影响力。又说:“日月丽光景,星斗裁文章。”高度赞扬司马承祯的道德文章。唐玄宗的诗是对司马承祯的僧俗身份、亦朝亦野的生活,以及和而不同、融通互补的思想境界的高度概括。

  这样的高人无论在哪个地方,那个地方都是文化的中心、顶点。

  当然,要证明天台山在浙东唐诗之路中占据顶点地位,还得用事实来说话。

  孙绰在《游天台山赋》中称:“天台山者,盖山岳之神秀也。”神秀山水奠定了天台山文学、宗教与艺术兴盛的物质基础。因为天台山风景秀丽,物产丰富,唐代先后隐居天台山的高士多达千人。名僧高道的宗教造诣让天台山成为佛宗道源,隐士高人的精妙治国见解为有心报国之士提供终南捷径,许多到过的、没到过的诗人更是为天台山留下了大量传世佳作。

  美丽的地方都不缺乏神话传说。在中国历代诗文中被引用最多的典故之一——“桃源遇仙”就发生在天台山。刘晨、阮肇天台遇仙的神话传说最早记载于南朝宋刘义庆的《幽明录》里,并在千余年前便流传开了,成为东亚各国宝贵的文化财富。如朝鲜文学以之作为典故,经久不衰;日本早期典籍《风土记》中的《浦岛子传》采用了刘阮遇仙的叙事结构,这个传说也成为日本五大神话故事之一浦岛神话的源头;越南至今盛行以歌舞的形式演绎刘阮遇仙的故事,甚至有观点认为阮肇后来一路南下,迁至交趾而成为越南第一大姓阮氏的始祖之一。

  现在,刘阮遇仙的故事已随唐诗流播到世界各地。

  唐诗之路内涵丰富,是融合儒学、佛道、诗歌、书法、茶道、戏曲、陶艺、民俗、方言、神话传说等内容的文化宝藏。如果我们好好开发研究,它可以帮助我们打响台州旅游品牌,打造国内外知名旅游胜地,成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

  就当下而言,还有许多工作亟待跟进。

  首先,加强产权保护。桃源遇仙、和合圣地等都是台州宝贵的文化遗产,如果我们自己不重视、保护和利用,就会被别人抢去。比如,新昌人认为刘阮遇仙地点是在新昌刘门山,天台宗祖庭是在新昌大佛寺,并大肆宣传,让不知情的北京、上海等外来游客信以为真。更典型的当属苏州的寒山寺了,该寺宣传自己是和合文化的祖庭,很有一部分人信了。

  错误重复一千遍不是真理,但重复一亿遍肯定是真理。当对手在到处宣传时,我们台州不宣传,别人就不知道正确的地方在哪里。

  其次,文化遗产保护和开发并举。没有把握开发成功的文化遗产,尽量保护好。我在天台寒岩洞就看到,原本自然状态的凹凸不平的地表被人为铲平。还有“桃源春晓”入口处高大的标志牌也有问题,牌上文字抄自网络,不但有错别字,而且有多个语病,大煞风景。

  在宣传上,我们可以向杭州、绍兴等地学习。走进绍兴书圣故里,墙壁上面随处可见王羲之的书法,试想,在这种天天看着书圣的字长大起来的小孩子,那文化陶冶就跟水一样一点点渗透人心,影响能不深远?在杭州西湖边的餐厅,杯盘上刻着咏杭州、咏西湖的古诗词,吃吃饭,读读诗,多美。也有很多诗人写过台州的诗,在景区里,有多少导游解说时,能对这些诗歌信手拈来呢?总之,在理念和细节上,我们还需跟上。

  台州作为浙东唐诗之路顶点所在地,自然景观与文化遗产极为丰富。希望政府部门积极组织专家进行对口研究,调动政、产、学、研多方力量,形成政府主导、学术先行、商业运作的模式,充分发掘其中蕴含的巨大商机,带动地方发展,从而奠定台州在唐诗之路开发中的重要地位,赢得话语权。

  在宏观层面,加强与诗路沿线市县的合作,将各种资源串珠成链,融为一体。抓住杭绍台高铁、金台铁路、沿海高速、杭绍台高速、市域铁路的建设契机,快速提升旅游业发展;以浙东唐诗之路为中心,整合和合文化、宗教文化、济公文化、仙居慈孝文化、临海古城文化、徐霞客游线等,打造浙东旅游的高地,以收一石多鸟之效。

  在微观层面,加强唐诗之路的形象再现工作,做好诗碑诗廊的树立及影视剧、创意产品的创作;重视宣传教育工作,如将经典文本编入中小学校本教材,等等。

 

  浙东唐诗之路申遗文化工程建设是省委省政府的重大战略思路,我们应抓住机遇,不可错过良机。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5579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