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以跨界与AI技术赋能青瓷等传统产业?如何持续激发传统手工技艺从业者的创新活力?如何在文化艺术领域寻找新起点?12月1日,海丝之艺——工艺美术创新之道交流会暨展览活动开幕仪式举行。会上,第三届“东瓯杯”青瓷创作大赛暨首届“海丝之光”AI青瓷设计大赛举行颁奖仪式。
据悉,本次大赛由温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温州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浙江省陶瓷行业协会主办,浙江东方职业技术学院(温州工艺美术学院)、温州市瓯窑学会等单位承办。记者了解到,大赛于今年11月初启动,并分为两个赛道:一是“东瓯杯”青瓷创作赛道,二是“海丝之光”AI青瓷设计赛道。其中,前者要求参赛者以“青瓷”为作品创作的载体和媒介,突破传统的表现形式,呈现多元的青瓷艺术形态。该赛道共收到作品120余件(组),最终10件(组)作品脱颖而出,其中金奖1件(组)、银奖3件(组)、铜奖6件(组)。
“这些获奖作品展现了青瓷在成型、装饰、烧成的无限拓展延伸,具有一定的艺术性、文化性、创新性、实用性,成功演绎出‘融古出新’的青瓷艺术语言。大赛鼓励选手将作品与金属、木材、玻璃、纤维等材质进行跨界,比如银奖作品《乡愁》就是青瓷与竹编的融合跨界,取得了别样的效果。”东方学院艺术设计学院副院长、温州市瓯窑学会会长张仁告诉记者,希望通过大赛平台,进一步推动优秀传统文化产业的传承发展,弘扬海丝文化,加强工艺美术、非遗设计人才队伍建设,促进新质生产力大发展,提升青瓷特色文化品牌影响力。银奖作品《似月》创作者、东方学院艺术设计学院青年教师吴福泉在获奖之后说道:“艺术之路漫长且充满未知,是学校专业先进的创作设备和自由的创作氛围,为作品的诞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而在AI青瓷设计赛道,参赛选手需使用AI工具,以海上丝绸之路为主题,青瓷为主创元素,来进行创作。该赛道共收到各地投稿580多件,最终评出金奖2件、银奖2件、铜奖6件。记者发现,来自东方学院艺术设计学院的青年教师李嘉欣、匡甜甜作品《海韵瓷梦》也位列其中。观看这件青瓷花瓶,只见海洋与帆船元素在青瓷底色的衬托下,宛如在波涛中起伏,整体呈现出优雅而不失活力的姿态。“用AI来辅助设计青瓷是很新鲜的体验,我体会到了其中的挑战与乐趣。”李嘉欣说,从最初的简单描述,到最后的充分阐释,通过多次迭代优化完善AI“咒语”,力求在传统与现代之间找到最佳的平衡点,最终呈现出自己想要的效果。“希望在未来,AI在设计领域的潜力将会被充分挖掘,进而推动青瓷文创产品的发展,让更多人能够感受到这份独特的文化魅力。”
AI设计大赛的背后,充满了有关AI技术与文化领域的碰撞与融合,奇思与妙想。“大赛为文化创作者赋予了创新的工具和展示平台,激发了创作的新浪潮,同时,也为公众提供了一个互动的平台,让他们能够直观体验并参与到AI创作的奇妙旅程中,共同见证艺术与科技的完美融合。”在温州市社科联副主席、温州学研究联合会副秘书长倪考梦看来,AI技术已经从基础的图像和文字识别,发展到能够进行智能决策与创作,它不应该被视为替代人类的工具,而是一个增强人类能力的伙伴,正在快速改变人们对创作的认知。“海丝大会期间,除了AI青瓷设计大赛,市社科联还联合组织了中日韩华人AI歌曲创作大赛和华严砚AI视频创作大赛等,收到各类优秀作品近千件,有力探索了AI技术在文化创作与传播实践中的广泛应用,是AI赋能文化传播改革创新在温州的生动实践。”
据了解,温州工艺美术学院成立于2022年,由东方学院与温州市现代服务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温州市工艺美术行业协会、泰顺县石雕艺术学校等单位共同建设。该学院设有瓯窑博物馆、温州石雕博物馆、艺术展览馆等展馆,开设工艺美术品设计专业,教授系统的工艺美术理论和工艺美术设计应用,让学生掌握工艺技法流程、文创产品设计、工艺美术创作等技术技能。同时,采用产教融合“双主体”协同育人模式,针对性开展人才培养、艺术创作和技能培训等工作,着力培养工艺美术与艺术设计高素质技能型复合人才,努力补齐温州工艺美术行业人才短板,不断提升行业的创新能力和技术水平,促进当代手工艺与传统区域特色文化的融合创新发展。(记者 卓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