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共同富裕中实现精神富有,在现代化先行中实现文化先行。
一台源于丽水庆元县月山村的“乡村春晚”,演绎了中国乡村的振兴和发展;一座全国文明城市,“花动一山春色”,吸引着各方来客;浙西南革命精神的弘扬和践行,凸显红色基因,守护“红色根脉”;丽产影视剧、摄影佳作、“最美”故事,不断激活丽水的文化密码,唱响美丽丽水的幸福山歌……
丽水大地上,文化的力量不断喷涌,既可见文化行进路上的累累硕果,又可在共富土壤上孕育出未来新的活力。目光所及,所有的文化建设,都在不断改变着丽水每座城、每个人。
以文化人,如沐春风。丽水大力弘扬践行浙西南革命精神,坚定厉行“丽水之干”,奋力守正创新。
丽水创建共同富裕示范区,更需发挥文化铸魂塑形赋能的强大力量,加快打造新时代文化高地,构建起以文化力量推动社会全面进步的新格局。
向史而新
以理论指导实践
理论是实践的先导,思想是行动的指南。理论之树“长青”,实践之路“常新”。
全面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大力宣讲中央全会和省、市党代会精神,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如此,党的创新理论在浙西南大地上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多年来,丽水全市宣传思想文化战线牢牢把握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着力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述往思来,向史而新。在党史学习教育期间,丽水全市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发挥龙头带动作用,围绕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等主题集中开展学习,研讨交流,并举办“处州讲堂”,以思想理论为先导,引领高质量发展“向上攀登”。
2021年,“百千万”集中宣讲、“‘六讲六做’大宣讲、‘丽水之干’大践行”等活动在丽水全市如火如荼开展,“8090”宣讲团、记者宣讲团、农民大学生宣讲团等千支宣讲团在线上线下“挺进”企业、农村、机关、校园、社区,以“越洋宣讲”“畲歌宣讲”“邮说党史”等极具特色、广受欢迎的形式,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切实让政策理论、文明新风家喻户晓。
在过去的一年,丽水共有9830个基层党组织、18.02万名党员踊跃投入、认真学习党史,广大群众积极响应,主动参与其中。
为赋能共同富裕,丽水还在党史学习教育中创造性推出自选动作“开新局”专题行动,开展“双招双引”大比拼、“整体智治”大推进、“红绿融合”大提升等三大行动,助力“奋力加快跨越式高质量发展”,助推“把丽水建设成为共同富裕美好社会山区样板”。
近年来,丽水召开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15周年暨撤地设市20周年等系列理论研讨会、“两山”高端论坛暨碳达峰碳中和丽水论坛,出版了《高质量绿色发展的丽水样本》《农旅融合的丽水样本》《忠实践行“八八战略” 奋力打造“重要窗口”研究(丽水市卷)》等专著,筑牢坚决拥护“两个确立”的思想根基,推动新思想的传播学习更加生动、更有实效、更富穿透力。
此外,丽水市还先后与省社科院、浙江工商大学、中央党校报刊社(学习时报)、中国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等展开合作,成立浙江省社科院丽水研究院和经济开发区高等研究院、中国(丽水)两山研究院。近五年来,丽水共获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5项、省社科规划课题48项、省社科联研究课题26项、省社科联科普课题13项。
不忘初心
以浙西南革命精神注魂赋能立根
继往开来,溯源初心。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最鲜亮的底色。“忠诚使命、求是挺进、植根人民”的浙西南革命精神,是“丽水之干”最鲜明的精神标识,为“丽水之干”注魂赋能立根。
丽水是浙西南革命老区所在地,是浙江省唯一所有县(市、区)都是革命老根据地县的地级市,革命老区乡镇数、现存革命遗址数、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数均位居全省第一。为此,丽水视红色资源、红色文化为最宝贵的精神财富,精心呵护,创新利用。
除了在市级层面出台相关政策外,丽水还在全省颁布首个革命遗址保护条例,在全国首创编制浙西南革命精神弘扬和红色资源价值转化规划,陆续出台《浙西南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和红色旅游发展行动计划》《丽水市红色乡村振兴三年行动计划》。
随之,浙西南革命根据地旧址群纳入了全国建党百年红色旅游百条精品线路,浙西南革命根据地纪念馆获评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丽水市5个县入选全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去年,浙西南革命老区还被国务院列入全国12个重点革命老区之一,先后纳入国务院、国家部委、省政府政策支持范畴。
在全市范围内,丽水共打造出533处革命遗址红色教育基地和现场教学点、103条红色研学线路、12个“红色基因”党性教育教学基地;累计开展各类红色教育活动3.5万场次,覆盖全市18.2万名党员干部,参与群众280万人次。
丽水市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型文艺歌会、浙西南革命精神论坛、百年百名艺术家走进浙西南革命老区、“百家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千家文化礼堂、万家文明实践中心同庆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主题教育”等文化活动,以及“我心向党”“童心向党”“不忘初心跟党走青春共筑中国梦”“巾帼向党·奋进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共3万场次的各类红色教育,吸引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参与其中……
守护“红色根脉”,丽水在“红绿融合”发展过程中不断提升红色文化的美誉度。“红色浙西南绿色新丽水”微博话题总阅读量达52亿,讨论数超58万条,成为宣传丽水最闪亮的“金名片”。丽水更有大型民族歌剧《畲山黎明》等,以浙西南革命题材的文艺精品力作荣获国家级大奖。
2022年5月以来,人民日报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等40余家国家级、省级主流媒体在重要版面、重要时段重磅推出“老区新貌”专题报道,累计直播观看、阅读量近2.6亿人次。仅今年上半年,《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3大央媒各平台共刊播丽水正面报道430篇(条),让浙西南革命老区——丽水历史性走到全国舞台的中央。
凝心聚力
以文化人创成全国文明城市
文明魅力,浸润人心。精神力量,深远持久。
2017年,丽水以“全国第四、全省第一”的优异成绩创成全国文明城市。2020年,在全国74个地级市参加文明城市复评中,丽水又以“全国第八”的优异成绩夺得“两连冠”。
在城市的斑马线上,车辆礼让行人;在市民的餐桌上,公筷渐成标配;在人头攒动的窗口前,排队秩序井然。城市文明之花结出礼仪之果。
在文明城市的常态化创建过程中,丽水着力推进志愿服务的探索和实践,建立丽水“小园丁”志愿服务品牌,更是实现“一县一品”,如“莲都小荷”“云和老李帮忙团”“松阳小青松”等。
丽水还在手机端建成“丽水小园丁志愿服务平台”,以及丽水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云中心平台,实现多项国内首创,如首创以志愿活动时长记录的“小园丁”积分,首创特困群体的“白名单”系统,首创“小园丁”码等。如今,丽水全市共有志愿者72.8万人,注册志愿者占常住人口的26.9%,基本实现一单位一队伍,一小区(行政村)一队伍。
丽水“诚信奶奶”陈金英用10年还清了2077万元债务;89岁“板报爷爷”陈立勋为山村出板报32年不间断;家住市区绅弄里的一家人用被子接住坠楼男童……市民道德涓滴成河,文明素质不断提升,城市新风尚纷纷涌现,凡人善举擦亮“最美金名片”,接续触发丽水向善之美、诚信之美、奉献之美和担当之美不断绽放、美美与共。信用丽水建设、“绿谷分”推广,又让诚信种子撒遍社会每个角落。
多年来,丽水持续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点的关键作用,建成文明实践、智慧礼堂等数据管理和视频交互平台,凝聚起丽水文明实践的磅礴力量。截至目前,全市共建立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点4980个,着力打造思想引领“桥头堡”、红色教育“大熔炉”、乡村振兴“大舞台”、服务群众“大本营”。丽水遂昌县、青田县还入选全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
文明之花开遍丽水大花园。千家万户齐心共创全国文明城市,有你,有我,更有他。
筑梦共富
以精神富有奏响时代强音
文化连接历史、现在和未来,是一条生生不息的血脉,是丽水挺进共同富裕的内在力量,也将是丽水打造“重要窗口”中最具魅力、最吸引人、最为靓丽的亮点。
在“浙丽”,文化名片,愈发闪亮。
中国仙都祭祀轩辕黄帝大典,用历史符号唤醒民族深情;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大会在青田举办,看中的是青田世界农业非遗“稻鱼共生”在全球树立起的典范作用;“青瓷传统烧制技艺”被列入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产业发展日新月异;更有景宁畲族彩带编织技艺、传统面食制作技艺(缙云烧饼制作技艺)、农历二十四节气(云和梅源芒种开犁节)入选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带来富农产业的蓬勃发展;“侨博会”、中国(国际)茶商大会、瓯江山水诗路活动、咖啡文化节、世界青瓷大会等地域文化节庆活动,逐步成长为丽水文化产业里的金字招牌。
在“浙丽”,精品不断,人才辈出。
“丽产”文艺作品敢于在高原之上成高峰。电视剧《麦香》等5部作品入选全国、省级“五个一”工程奖,音乐剧《畲娘》获第五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金奖,浙西南革命主题电影《云霄之上》捧回北京电影节“天坛奖”三项大奖,热播电视剧《春风又绿江南岸》掀起主旋律影视剧收视热潮。
留得住名家、育得出新人、出得了精品、垒得起高地。丽水市还在文艺“领军”人才培育上下足功夫,在文艺人才培养发展上,尝试了一些新做法,包括培养一线文艺创业类人员,如网络作家、主题民宿业主、工艺设计制作等等。
自2017年组建丽水网络作家协会以来,丽水市迅速发展会员88名。该群体在国内主要网络文学奖项评选中屡获殊荣,2人入选丽水青春榜样。2019年丽水市网络作家蒋达理(蒋离子)获第二届茅盾文学新人奖·网络文学新人奖,2021年丽水市网络作家杨万勇(牛凳)获第四届茅盾新人奖网络文学奖提名奖。
在“浙丽”,摄影魅力,冠绝全国。
丽水已连续举办十届丽水摄影节。丽水摄影节是经国务院备案批准的国内唯一一家以“摄影节”命名的摄影主题节庆活动,开启“策展人时代”,提出“超媒体时代”,被写入中国摄影艺术发展研究报告和中国摄影蓝皮书,多次被评为全国年度最佳摄影节,是国内排名第一、最具国际知名度的摄影节。
2021年11月,丽水与国际摄联签订合作协议,确定从2022年开始共同合作举办“世界摄影大会”。“世界摄影大会”将邀请全球92个国家代表汇聚丽水,共襄盛举,全面展现世界摄影艺术技术发展成果,促进全球摄影发展进步,推进世界各国文化合作交流。
2021年,丽水还着力谋划万象山区块摄影园区项目,总投资约20亿元。园区建成后,将实现文化艺术公共服务、艺术产业与城市休闲旅游、数字产业融合发展,促进城市文化品质提升,打造国际摄影高地、中国摄影门户、浙江文化旅游目的地、丽水城市会客厅。今年7月28日,先行建设单体项目——丽水摄影文化中心项目正式开工,项目投资3.1亿元。
二十多年来,丽水持续推进国际摄影名城建设,成立了国内第一家规范化运作的摄影博物馆;连续两轮发布国际摄影名城建设十年规划;培育出“瓯江行”丽水摄影大展、中国摄影年度排行榜、国际自然环保摄影大赛、中国国际数码摄影艺术展览等知名品牌活动;评选出35个国家级、省级、市级摄影创作基地;与全球50多个国家专业机构建立长期合作交流,设立“国际摄影丽水榜”,国际古典工艺影像中心、国际摄联展览中心相继落户丽水,拥有国家级会员248人、省级会员659人。
在“浙丽”,文旅文创,深度融合。
一组数字,彰显不可忽视的丽水文化软实力。至“十三五”末,丽水市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的5.3%,位居全省第三,年均增速超过12%,位居全省第一,文化发展指数常态性指标稳居全省前二。2022年一季度,全市规上文化及相关产业营业收入增长30%。
丽水全市大力推进瓯江文化创意产业带建设,建成文化产业园区15个、特色文化村153个,创建省重点文化产业园3个、文化创意街区2条,莲都古堰画乡小镇通过省级特色小镇验收,“一带四镇十园百村”产业集聚平台基本形成。处州府城、瓯江文苑、遂昌关睢园等文化项目如期完工,相继投入运营使用。
此外,丽水还创新开展文化产业重点县扶持、全域拯救老屋、艺术助推乡村振兴等项目,有效激发文化创造活力。丽水松阳入选全国唯一的国家传统村落保护利用试验区,丽水龙泉市被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龙泉窑大窑-金村遗址纳入“海丝”申遗点名单,“丽水三宝”入选首批国家传统工艺振兴目录。
文艺助力乡村振兴正当其时。在丽水缙云县,荒废的岩宕变身为音乐厅、书房和艺术表演空间。丽水在推进艺术助推乡村振兴计划过程中,松阳、庆元等地的乡村公共文化空间日渐成型,本土艺术家与入驻艺术家共谱文艺蓝图,推动城乡交融互促,促进文艺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在“浙丽”,公共文化,普惠于民。
“乡村春晚”是发源丽水、享誉全国、走向世界的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也是春节期间,全国乡村群众不断推广的节气文化品牌之一。
近年来,丽水牵头举办全国“乡村春晚”百县万村联动活动启动仪式,全市行政村自办“村晚”覆盖率达到53%,累计开展各类文化惠民活动1万余场。
为进一步扩大丽水“乡村春晚”品牌IP影响力,丽水不断增强文旅全域、全年四季的延伸辐射力,推动“春晚”单向效益向“村晚”多元效能转变升级。为此,丽水启动公共文化服务现代化领航项目“村晚联盟”建设,制定了三年建设规划,目标到2023年底,让丽水“乡村春晚”形成全国引领、浙江一流的大平台、大数据、大产业、大品牌,实现乡村共同富裕示范,引领全市乡村高质量发展,建立全国文化高地。
深入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标准化,丽水市还将在城市和乡村打造”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城市书房、文化驿站、乡村博物馆,以及丽水市民纳凉音乐节和丽水朗读团等公共文化项目。丽水市文化艺术中心、市博物馆、市图书馆新馆等重点项目陆续建成。
截至目前,丽水全市共新建县级图书分馆57个、文化分馆22个、农家书屋2814个,实现“市有五馆、县有三馆”。一座座农村文化礼堂崛起于乡野,成为村民享用文化盛宴的精神家园。
在“浙丽”,数字文化,风生水起。
7月26日,丽水“畅游美丽大花园”多跨场景应用和“拯救老屋”数字化应用成功入选全省数字文化系统第三批优秀应用。至此,丽水共有4个全省数字文化系统优秀应用,总数位居全省第三。
“丽水山路·山民共富”自驾游公共服务协同应用、龙泉青瓷非遗产业在线、景宁畲乡非遗共富多跨应用场景等5个应用列入浙江省文化和旅游数字化改革试点应用;“处州游学”市域研学一张网应用入选浙江省文化和旅游数字化改革最佳应用;影像力、爱心书屋、城市艺数师等8个应用入选《浙江省数字文化系统市县应用一览表》;完成礼堂家、志愿浙江等10个省级数字文化场景应用市县贯通工作……
在不远未来,丽水市文化建设将统筹运用数字技术、数字思维、数字认知,聚焦理论引领、舆论引导、文化惠民、文旅融合、文明培育等“5条跑道”,力争到2022年底,核心业务数字化率达到80%以上,重大应用成果达到10个以上,形成5项具有较大影响力的数字化成果。
文化生活,正以前所未有的光和热,照亮着百姓的日常生活,奏响精神富有的时代强音。
新时代,新征程。丽水也将以党的创新理论为引领的先进文化、以浙西南革命精神为代表的红色文化、以数字经济为支撑的数字文化,筑梦共同的精神家园,唱响丽水幸福山歌,让余音绕梁,山鸣谷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