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8月10日讯(记者 范波 施力维 邬敏)前不久,一枚产自浙江丽水的芯片,在全国颠覆性技术创新大赛总决赛上亮相,斩获大奖。该项技术入选国家科技部颠覆性技术备选库。
这颗即将量产的“丽水芯”,颠覆的不仅是技术,也颠覆了许多人对丽水的印象。在浙西南的绿水青山间,丽水培育起了全链条的特色半导体产业。
今年1至6月,丽水规上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制造业增加值增速30.7%,排名全省第二;10家半导体规上企业累计实现产值11.1亿元,同比增长247.5%。数字背后,是丽水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阔步前行的脚步。
既是山区,又是老区,发展动能怎么激发?既要保护,又要发展,生态价值如何转化?既非枢纽,又无海港,开放格局如何打开?察势者智,驭势者赢。丽水因时因势提出“跨山统筹、创新引领、问海借力”,在“破”与“立”之间,解决山区市发展面临的特殊难题。
激发潜能,山区发展打开新格局
从更高的站位,来观察丽水的山水,会有不一样的认知。
万米高空之上,30多颗遥感卫星,将丽水全境的山林、田地、河湖等观测数据,实时汇总到一张地理信息图上。依托这个名为“天眼守望”的数字化改革应用,丽水打破部门、县(市、区)间的行政壁垒,统筹对全市域山水林田湖草沙,进行一体化监测和保护。
仙霞岭、洞宫山、括苍山……一条条绿色的山脉,从“天眼守望”的视角来看,不再是横亘在丽水人面前的阻碍,而是如骨架般支撑起了丽水9个县(市、区)的发展——东部,莲都青田缙云及丽水经济技术开发区,串联成带;西部,龙泉庆元、遂昌松阳、云和景宁,连接成片。
“一带三区”源自丽水针对山区生产力布局分散的发展难题,提出的跨山统筹新解法。东部,全面发力生态工业,一体化建设高质量绿色发展领跑区;西部,发挥地域相连、人缘相亲、产业相近、文化相融的优势,两两组团,走特色化发展之路。
这一新解法,解开了丽水市域空间发展布局不优的困扰,激发起统筹发展的潜能。
长期以来,依山而居、靠山而作、划山而治是丽水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显著特点。但“九山半水半分田”的丽水,土地、资金等资源要素紧缺,公共服务需要辐射抵达的面却很广。通过跨山统筹,丽水得以在更大的时空范围内统筹生产力布局、交通建设、资源要素配置等,进一步提升区域中心城市能级,让更多偏远群众集聚到核心区块,享受到更高质量的公共服务。
“11公里高速公路,政府埋单15元,群众只要自费5元。”自从2021年丽水开始实施云景高速ETC小客车差异化收费后,云和、景宁的群众,开车上连接两县的云景高速,就像是走城区道路一样平常。云和人去景宁吃夜宵,景宁人到云和来逛街,时空距离的缩短,更拉近两地群众的心理距离。
两地县城的人气更旺,加速了“小县大城”的建设,农民下山进县城的意愿更强。目前,云和建成易地搬迁安置小区48个,全县58%的农民下山转移,80%的人口集中在县城居住。景宁则已累计完成搬迁304个自然村近3万人,县城面积拓展至10平方公里。
“依托跨山统筹,提高两地人口集聚程度,就能把有限的资金用到刀刃上,便于提供更高品质的公共服务。”云和县政府相关负责人表示,云和、景宁两地,现在共用一个垃圾处理中心,“节省下来的钱投入到医疗、教育等民生领域”。
有形的山好跨,无形的山难越。跨山统筹,难就难在打破制度壁垒,在要素资源统筹配置上形成长效机制。
当下,丽水正在全市层面试水“资源池”这一机制,在国土资源、财政金融、公共服务资源、人才资源、产业招商等五大领域尝试展开全市域统筹,推动产业、项目以及各类要素资源合理流转、优化配置。围绕培育半导体全链条、精密制造、健康医药、时尚产业、数字经济五大生态工业主导产业集群,建立跨山统筹重大产业项目招引落地机制,推动招商资源优化配置和招商成果共享。目前,全市已统筹调配196个项目。市县统筹建立土地指标池保障重大战略性项目,建立土地指标市域统筹管理机制,在全省率先开展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市域统筹。
“跨山统筹,干部也要打开格局,逐步搬掉思想观念中的山。”青田县发改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大家需要抛开地域本位的狭隘思想,敢闯敢为,主动融入“一带三区”,让全市的发展最终惠及县(市、区)的发展。
酝酿势能,新产业实现无中生有
世界规模最大的集成电路制造用超高纯金属钽加工基地;国内首屈一指的硅单晶外延片生产线;打破国外技术垄断的超高清制冷红外探测技术……
初夏,一场云集了全国大咖的长三角集成电路产业协同创新发展大会,在丽水经济技术开发区举办。许多参会人员到访丽水后才发现,这座此前在业界低调的小城,已经在半导体产业的多条赛道上,跑到了前列。
作为浙江半导体产业“万亩千亿”培育平台之一,丽水如今有“浙南硅谷”之称。当地已引进珏芯微电子、东旭集团、中欣晶圆、富乐德半导体等29个项目,总投资超600亿元,形成了“芯片材料、装备、设计、制造、封测、应用”的全产业链。
硅谷不竭的活力在于创新,而丽水正是以科技创新为引领,酝酿出持续发展的势能。
在丽水市委主要负责人看来,创新已经“无问西东”,杭州可以打造互联网之都,贵阳也能成就大数据之都,“谁抢占了创新制高点,谁就能够成为发展高地,在激烈的区域竞争中脱颖而出”。
2019年,丽水把产业创新发展的目标,瞄准了正在经历技术进口替代的半导体产业。
一座渴望创新的城市,和一个正在经历迭代创新的产业相遇。
半导体产业,技术、资金、人才密集,丽水到底能不能搞?丽水市委请来国家第三代半导体产业联盟、中科院半导体研究所等组织和机构的专家,研讨分析后决定,重点聚焦集成电路材料及功率器件为主导的特色半导体产业链。
这方面丽水有独特的优势。集成电路材料对空气等环境质量要求高,而丽水生态环境好。另外,丽水不断优化的营商环境,能最大限度地让企业尽快投产、达产。
“生产硅单晶外延层的超净车间,对环境要求极高,每立方英尺空间内,直径大于或等于0.5微米的灰尘粒子不超过1000颗,丽水优质的空气质量完全符合要求。”晶睿电子公司技术总监张峰说,生态环境也是生产力,这大大节省了企业的生产成本。
在同创特种材料有限公司,4台三层楼高的大功率电子束炉,火力全开,将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用的金属钽纯度提升到99.99999%。“从搬进来到正式生产,只用了8个月时间。”公司总经理李桂鹏说,这离不开地方政府的贴心服务,为项目审批、厂房改造等方面提供全流程的护航。
引进一批企业,留住一批人才。
随着大批半导体企业入驻和项目落地,一大批青年人才来到丽水。这两年,丽水大力建设青年发展型城市,从住房补贴到创业资助,打造近悦远来的人才发展环境。
在中广电器集团有限公司,技术总监刘刚正带领团队为企业最新研发的高端空调产品做技术分析,“要让空调的噪音,再降下来几分贝”。去年,刘刚从新加坡来到丽水工作,成为丽水经济技术开发区的A类外籍专家。“现在我已经在丽水安家,这里优美的风景和良好的氛围,让我和家人下定决心留下来。”刘刚说。
创新发展,是人才与城市的一场“双向奔赴”。2020年,通过“双招双引”,31岁的博士研究生陈恳带着公司重大项目落户丽水经济技术开发区。“市政府相关部门在招才引智方面确实给力,这份求贤若渴的诚意,坚定了我们在丽水发展的决心。”如今,陈恳正带领浙江容祺科技有限公司科研人员,锚定工业无人机新赛道,开辟事业新版图。
汇聚动能,跨越山海找到新路径
“山”与“海”的差距,一度成为区域发展的失衡之痛。
对于处在浙西南山区的丽水而言,更是如此。山多地少,对外交通不便、创新要素短缺、产业基础薄弱,是困扰其发展的痛点。要发展,就要向外要空间。
如何跨越“山”“海”间的沟壑?向海而兴,借船出海,汇聚起不断开放的动能。
“我们要强化‘沿海意识’,倒逼打开‘脑门’、走出‘山门’、敞开‘大门’,让开放成为丽水最澎湃的动力。”丽水市委主要负责人表示,丽水,正迈向对外提升发展势能的关键时刻。
生态资源丰富的山区,从山海协作到融入长三角,跳向海外大通道。这纵深一跃,由此拉开一张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开放网络。
丽水市本级与宁波、湖州、嘉兴牵手,9县(市、区)、经济技术开发区与省内7市24个经济强县、5个开发区结对,落子布局10大省级山海协作产业园,已累计完成投资661.96亿元,一举提升了发展能级。三年来,丽水累计签约山海协作产业合作项目469个,到位资金729.03亿元,实现消费帮扶10.9亿元。
开放版图上,“飞地”“飞楼”在崛起。杭州丽水数字大厦、丽水(张江)国际科创中心、遂昌上海闵行飞创园、杭州德信AI产业园等人才科创“飞地”“飞楼”已投入使用,三年来共落地企业202家。
义乌丝路新区金融商务区,全省投资总额及建筑面积最大的山海协作项目——义乌莲都大厦也在加速建设。莲都区经合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这座“飞楼”将拓展莲都在工业、商贸和数字经济等产业的异地发展空间。
向海通道,越走越宽。丽水设立长三角招商中心,全市60余名干部组成“尖兵连”,搭框架、建机制、跑项目,引进或参与引进签约大项目54个,落地37个。今年以来从长三角区域引进10亿元以上重大项目4个,呈逐年递增态势。
区域互动,日益频繁。据不完全统计,每年约有40多万上海游客到丽水赏山景、品山耕、住山居,10余万在沪创业、经商、工作的丽水人,则活跃在上海的房地产、电子、金融等领域。
融通中外,打好“侨牌”。丽水全市外汇结算资金80%为侨资,外汇结汇每年达20亿美元。“居住在全球1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1.5万华侨,是丽水最大的资源和优势,也是山区跳向海外的重要‘支点’。”在丽水市侨联主席邹浙清看来,承接好华侨要素回流,是丽水当前一项重要战略任务。
放眼市域,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丽水联动创新区授牌,华侨创业创新服务中心、华侨创业基金设立,一揽子涉侨政策持续出台。纵观全球,丽水友好城市数量增至55个,遍布五大洲20余个国家,已在法国、德国、西班牙等国家和地区聘任全球“双招双引大使”61位,打造开放层次更高、营商环境更优、辐射功能更强的开放新高地。
数据显示,今年1月至6月,丽水实际使用外资同比增长60%,增幅列全省第二;完成全年目标86.1%,完成率列全省第一。外商投资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制造业、高技术产业使用外资均大幅增长。
跨山问海,聚力创新,丽水澎湃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