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

首页>地方频道>淮南

炫起中国风 扇动大市场

日前,凤台县尚塘镇黑河村前王生产队王立兵家的院门口围满了人。“慢工出细活,大家要做细点精点,谁做得好做得多,谁的工钱就越高……”王立兵夫妇俩边给大家分发着组装部件,边叮嘱着。不大一会的功夫,村民们便领着各自的“任务”返家了。

“这个叫秋水伊人,这个叫国色天香,这个是大红彩杆绸布中国风系列,我们总共有十几个品种,全都是销往国外,很受欢迎。”在院内一个不大的车间内,王立兵向记者介绍刚成品的工艺扇,十几名工人在各自的操作台上,有条不紊地进行着烫金工艺流程。

王立兵是凤台县较早一批返乡创业者。早些年,小两口在浙江义乌打工期间,看到商机,于2011年回到家乡尚塘镇黑河村开启了他们的创业路。“看着容易,干着难。刚开始那几年,工人不好招,技术培训也跟不上,产量和质量都上不去,老是亏。”王立兵的爱人秦侠说。

为扭转局面,夫妻俩采取“亲情招工”的方式,把亲戚朋友都找了个遍,并做好各自分工,夫妻俩一个抓生产,一个跑市场,经过几年的努力摸索与打拼,2014年,夫妻俩的创业路终于迎来转机,并注册成立了属于自己的公司,步入了产业良性发展的轨道。

为解决厂子小、车间少的难题,王立兵夫妇俩还推行了公司+家庭作坊的生产加工模式,在做好新工人技术培训的基础上,根据不同工种,部分就近的村民可领活在家做工,计件付薪,做到家务、工务两不误。

“这几年,工人逐年增多,每年的产量和效益都翻一番。目前已在蒙城县和我们的镇上建了两个分厂,工人有四五百人。”王立兵告诉记者。

曾照菊是凤台县马店镇桥口村人,她介绍,从建厂开始,就在这里务工,是个“老工人”了,从一开始来厂里做工,到现在领活回家做,家里家外都能照顾,一点也不耽误,工资也从一开始的每月几百块钱涨到了两千多块。

“我们这边工人工种不同,工资也不一样,像刚才看到的烫金工艺流水线上的工人,每月最高的能拿到四五千元。”王立兵说。

小折扇,扇动大市场。据王立兵介绍,他们目前的产品不愁销,主打外贸,当月生产的成品通过浙江义乌的销售中端直接打入澳大利亚、印度、安哥拉、南非、日本、西班牙等国外市场,特别是这种工艺扇融入了很多中国风的元素,很受当地的华人和外国人欢迎。仅今年上半年,他们就已经走量一万多箱,产值达600余万元。

说着,王立兵掏出手机,向记者展示:“我们现在也把产品拍成短视频放在网上展示,有不少内地客户看到后也与我们联系,这两年通过线上零散销售,我们工艺扇在内地市场也越来越走俏。”

谈及未来打算,王立兵表示,下一步将积极争取镇村支持,进一步扩容厂地,为乡村剩余劳动力拓展就业空间的同时,大幅提升产量与销量,让国风扇走进更大的市场。

“只要是有利于乡村振兴的利好之事,无论是协调用地还是项目推送,我们都以最优的服务,满足小微企业发展之需……”尚塘镇驻村干部、镇纪委负责人说。

通讯员 徐艳友 刘长明 记者 刘银昌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712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