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随着龙湾区海滨围垦农业园新一轮土地招租启动,一亩农田的年租金从10年前的70元跃升至如今市场预估的900元左右。这一超10倍的价格跃升背后,是龙湾垦造耕地从“拓荒”到“生金”的转型缩影,也是政府与农户携手探索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实践答卷。
龙湾区海滨围垦农业园曾是荒滩与海域,2010年至2014年,这里分3批次围垦建成了6346亩土地,2024年9月,又有650亩新增垦造耕地通过验收。近日,该650亩与永兴围垦农业园384亩合计千余亩垦造耕地,成功列入高标准农田储备区入库项目。
如今,走在农业园里,呈现在眼前的是集中连片、设施完善的高标准农田:5米宽水泥路划分片区,3米宽机耕路贯通田间,据了解,仅道路建设便投入2000余万元。
如果说,政府的大投入大大改善了农业园的基础配套,那么,农户的辛苦劳作则是荒滩变良田的关键要素。2015年首轮招租时,24户种植户以首年每亩70元的“试水价”入驻拓荒。来自宁波的“拓荒者”郭秀伟由于进场较迟,承包的400多亩地是其中条件最差的——东西土地高差1米。这就意味着,他需要在比人还高的杂草丛中开辟农田。
郭秀伟第一年“砸”了230万元,政府补了140万元,收成只有五六十万元。但他硬是坚持了下来,如今,他的龙湾灵伟家庭农场大棚里安装了政府补助的环境监测系统,每年还能拿到牛粪采购费60%的补贴。靠着规模化种植和有机肥改良土壤,他的土地产出年产值最高突破200万元。2021年,他所种植的“龙湾灵伟白啄瓜”被认定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但是,随着2025年首轮租期陆续到期,一些矛盾逐渐显现:老租户担忧续租涨价“为他人作嫁衣”,转租乱象也导致管理松散,部分转租户不舍得投入,地块产出平平。为此,龙湾区推出“分类招租+市场定价”新政——农业种植地块租金随行就市,老租户可优先续租,预计均价达每亩800元—900元;畜牧养殖因设备投入大、回收周期长,允许原租户续租15年;水产养殖地块续租5年;同时,龙湾在此轮招租中明确“禁止转租”。龙湾区水利工程建设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政策旨在平衡公平与效益,“既要市场定价,也要留住实干者,同时允许外地人竞标。荒地已变良田,我们有底气让市场来选择最适合的耕种者。”(记者 徐龙飞 龙湾融媒记者 余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