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我市持续用力守牢防返贫底线,把增加脱贫群众收入作为主攻方向,聚焦重点人群和重点镇、村,加强动态监测,强化产业、就业等各项帮扶措施落实,扎实做好同乡村全面振兴有力有效衔接,确保全市脱贫人口、监测对象不发生一例返贫,高质量推动全市脱贫群众持续增收致富。
不断健全防返贫动态监测帮扶机制。合理确定2024年监测范围,进一步优化网格化监测和部门筛查预警机制,加强基层走访排查和部门数据比对,对符合条件的农户及时纳入监测对象开展帮扶,全面实施分类帮扶和精准施策,改进帮扶方式,提高帮扶工作针对性和实效性。对存在因灾返贫风险的农户,符合政策规定的可先行落实帮扶措施。研究推动防止返贫帮扶政策和农村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政策衔接并轨。
扎实提升“三保障”和饮水安全成效。持续健全完善控辍保学责任机制、基本医疗待遇保障和医疗救助托底保障政策、农村住房安全动态监测机制、农村供水问题快速发现和响应机制,确保“三保障”和饮水安全问题及时发现、快速处置、动态清零。加强农村高额医疗费用负担患者监测预警,按规定及时落实医疗保障和救助政策。
加快推动防止返贫监测与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信息平台互联互通,推进跨部门信息整合共享。
持续加强项目谋划建设。中央、省级财政衔接资金优先安排“千村引领、万村升级”工程、高端绿色食品产业集群发展、江淮分水岭风景道等产业项目,进一步提高财政衔接资金支持产业发展的集聚度。强化联农带农促增收,按照“两个挂钩”要求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有效激发监测对象、脱贫群众内生发展动力,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加强帮扶项目资产管理,符合条件的纳入农村集体资产统一管理。
深入推进产业和就业帮扶。按照巩固一批、升级一批、盘活一批、调整一批的要求,分类推进脱贫地区帮扶产业高质量发展。中央及省级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用于产业发展的比例不低于65%,聚力推动产业延链补链,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深化运用长三角绿色食品加工业(小岗)大会成果,加大涉农“双招双引”力度,促进脱贫地区、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持续稳定增收。推进防止返贫就业攻坚行动,统筹用好就业帮扶车间、公益岗位等渠道,确保脱贫劳动人口、监测对象就业规模稳定在7万人以上。
持续发挥“五大帮扶”体制机制带动作用。深化示范帮扶,健全完善乡村振兴联系点制度,接续开展新一轮市级领导“1112”定点联系帮扶工作,推动解决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中的困难问题。强化驻村帮扶,督促驻村干部积极履行驻村岗位职责,帮助所在村选定产业发展方向,抓好重点项目实施,壮大村集体经济,带动村民致富。实化定点帮扶,压实帮扶责任,加大产业就业帮扶力度,积极购买或帮销帮扶村的农副产品,推动乡村双基建设和人居环境整治。优化县域结对帮扶,继续加强对被帮扶县的资金支持力度,合力推进“双招双引”,帮引企业到被帮扶县投资兴业;搭建就业平台,推送企业用工信息,吸引被帮扶县群众到本地企业就业。拓展社会帮扶,引导群团组织、工商企业等多元主体参与帮扶;实施“万企兴万村”“百社进百村”“青年创新创业大赛”等行动,促进农村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增加村集体收入,带动群众就业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