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近日从苏州市生态环境局获悉,自2022年入围国家“无废城市”建设名单以来,苏州市统筹推进各类固体废物综合治理,并取得良好成效:大宗工业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率超过95%,全市垃圾分类覆盖率100%,资源化利用率超85%,位居全国前列;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和主要再生资源回收利用量纳入“绿色”评价体系,绿色制造体系建设数量居全省前列。
苏州城市人口规模和制造业体量都相对较大,固体废物的产生量自然也居于高位,每年产生大宗工业固废约3000万吨,危险废物170余万吨,生活垃圾分类出的其他垃圾接近500万吨,餐厨和厨余垃圾约190万吨,另外还有建筑垃圾、秸秆、畜禽粪污等,污染防治任务艰巨。近年来,苏州市生态环境等部门高度重视固废治理,不断加强固体废物源头分类收集、资源化综合利用、安全规范处置等举措。特别是国家提出“十四五”时期建设“无废城市”目标要求以来,苏州市积极争取,成功申报,列入国家建设城市名单,以“无废城市”建设契机,出台配套制度和保障措施,因地制宜探索出了一批固废治理新模式。
在张家港塘桥镇综合处置中心,工作人员用小推车推出一麻袋土,粗粗一看,似乎和普通的土无异。“这个土可不简单。”工作人员说,这些土是由处理厨余垃圾后的废渣做成的,“从每个村和小区的集中投放点收来的厨余垃圾,经过无害化处理后,残渣就做成了有机土,可用于园林绿化等。”在该综合处置中心,设置了“无废新城”综合指挥平台,有机融合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智慧环卫管理、再生资源智慧管理和智能视频监控管理等系统资源。围绕“生产源头、转移过程、处置末端”三个重点环节,通过新技术加持,对固体废物产生、运输、处置全流程闭环管理。
张家港塘桥镇综合处置中心是苏州“无废城市”建设的一个缩影。工业固体废物治理方面,苏州积极探索“无废”工业制造体系建设,20个省级以上开发区均已开展循环化改造,16家获批省级以上生态工业示范园区,重点企业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通过率100%。5个化工园区积极建设“无废园区”,结合发展定位,推动资源循环,补强园区固体废物收集、贮存、处置和利用能力,引导就近利用处置,同时依托信息化技术不断加强固体废物精细化管理。沙钢集团在省内率先试点建设“无废集团”,从制度建设、技术优化、标准制定等各方面提升“无废”治理水平,为重点产废行业企业固体废物综合治理作示范。建成国家级绿色工厂77家、绿色园区6个、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14家,省级绿色工厂240家,初步形成区域绿色制造聚集示范效应。
危险废物治理方面,苏州新建含铜废物综合利用、废活性炭再生、高浓度废液处置等项目,保障全市具备343万吨/年危险废物处置利用能力,危险废物期末贮存量持续降低。在居民小区垃圾分类方面,全市建成“三定一督”垃圾分类小区5354个,覆盖率100%;全市建成每日4万吨的垃圾处置终端设施,有效满足各类处置需求。“无废城市”建设离不开农业源固体废物治理,畜禽粪污是其中典型的代表。近年来,苏州市持续做好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工作,连续4年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稳定在99%以上。
“我市固体废物综合治理工作虽然已取得一定成效,但距离更高水平‘无废城市’建设目标仍有一定差距。”苏州市生态环境局固体废物与化学品处相关负责人表示,工业固体废物治理离不开绿色制造,苏州鼓励开发减少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和降低工业固体废物危害性的生产工艺和设备。定期评估固废产生量与处置利用实际能力匹配性,有针对性地持续补强提优治理能力。鼓励更多的工业企业挖掘潜能,致力于提升自身固废资源化利用水平,通过打造“无废工厂”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双赢。同时进一步深化垃圾资源分类利用,推进再生资源分拣中心建设。推广绿色包装,加强塑料污染全链条治理。结合环太湖城乡有机废弃物利用示范区建设,因地制宜利用秸秆、畜禽粪污、蓝藻、水生植物,培育高附加值产品,畅通产品消纳渠道。当然,还要进一步完善配套体系建设,加强先进技术对接,支持引入高标准资源化利用技术和项目,解决特殊固体废物利用处置瓶颈。推广应用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等绿色金融工具服务“无废城市”建设。
据悉,今年,苏州还将启动“无废运河”建设,计划统筹流域水、气、土、固协同治理,推动建设无废现代航运、推进港口绿色发展、实施工业污染治理、推进生态保护修复、促进人居环境提升和弘扬无废运河文化,用“无废”治理为运河环境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