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

首页>地方频道>黄山>要闻

风雨中他们有个共同“名字”:共产党员

编者按

在刚刚过去的一周多时间里,全市遭遇强降雨天气与山洪的侵袭,全市上下团结一心、众志成城,广大党员冲锋在前,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为全面打赢防汛救灾这场硬仗付出了巨大努力。今天是党的生日,仰望党旗,每一名党员更加深切感受到自己肩上沉甸甸的责任。

特别报道《风雨中,他们有个共同“名字”:共产党员》,向全市各条战线上的党员致以节日的问候,向每一个战斗在防汛救灾一线的勇士致以崇高敬意。

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

关键时刻冲得上去、危难关头豁得出来,才是真正的共产党人。在全市防汛救灾这场硬仗里,红色是每一个党员的底色,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那一抹红,始终高高飘扬在人民群众心中。

“这个时候我们党员不冲上去谁冲上去?”从6月18日强降雨发生以来,面对未知的危险,全市各级党组织冲锋在前,一支支党员突击队迅速集结,一名名党员严阵以待,以坚定的信念和行动,彰显“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政治自觉。

习近平总书记要求“使每名党员都成为一面鲜红的旗帜”。

在黄山,自洪灾发生伊始,全市各级党组织在省、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快速响应。广大党员干部勇当先锋模范,把初心写在行动里,把使命落在岗位上。“我是党员我先上”的铮铮誓言掷地有声,他们有的是武警官兵、公安干警,有的是基层干部、普通党员,他们冲在最前面、守在最险处,保安全、保畅通、保供电、保民生,想受灾群众之所想,急受灾群众之所急,用一个个奔波忙碌的身影、一个个奋战坚守的日夜、一场场战风斗雨的拼搏,践行对组织的承诺,践行党员的初心,用身躯筑起一道坚不可摧的红色堤坝。

让鲜红的旗帜始终在防汛救灾一线高高飘扬,是每名党员应有的追求。要永葆旗帜鲜红的颜色,需要对党和人民一片赤胆忠心。

“有我们在,不会有事的。”面对群众的求救,民警饶伟敏果断跳进洪水中施救,而他自己家被淹却无暇顾及。“我的家就是你们的避风港。”黄山区太平湖镇汪王岭村村民戴立新腾出自家房屋,安置转移的村民,并准备下热气腾腾的饭菜。点点滴滴,尽显赤胆忠心。党旗是红色的,党的历史和光荣传统是红色的,党员的心同样是红色的。谁把人民放在心上,人民把谁记在心中。

灾情是一面镜子,映射出党员干部的精神状态和作风能力。洪水中,全市广大党员前赴后继的身影,是对党员身份的最好体现。努力成为一面鲜红的旗帜,是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要求的坚定行动,是每一个党员应有的不懈追求,是我们夺取每一场胜利的坚实基础。

·水一方·

“有我们在,不会有事的”

饶伟敏,中共党员,歙县北岸派出所副所长。

6月20日,歙县境内遭遇特大山洪侵袭。当天16时许,北岸镇一名70余岁老人被洪水围困家中,情况十分危急。“你别怕,有我们在,不会有事的。”饶伟敏接到报警后,赶往事发地,蹚过湍急的洪水,慢慢挨近到老人身边。面对没过腰部的积水,老人紧紧抓住救援绳索不敢动弹,饶伟敏一边安抚稳定老人情绪,一边为其套上牵引绳,最终成功将其救出。

“车漂走了,我被困在路口的一根电线杆旁……”下午17时30分,饶伟敏刚处理完警情,还没来得及休息,又接到司机卢某焦急的求救电话。饶伟敏与同事赶到时,卢某已被洪水包围,脸色发白,体力透支。饶伟敏从警车上取下救生绳、救生圈,跳入湍流中一步步挪向卢某。在距离卢某八九米远时,水涨到了腰部,无法继续前行。饶伟敏用尽力气将系着救生绳的救生圈抛给卢某,随后将其拉到安全地带。

下午18时许,饶伟敏又接到群众报警,称其80岁的父亲张某供氧设备无法正常运转,急需送往卫生院就医。饶伟敏从辖区卫生院取得氧气包后,马不停蹄赶去张大爷家中。面对被困在二楼不断呼救的家属,饶伟敏借来木梯架在水中开始向上攀爬。湍急洪水冲刷下,梯子颤抖着发出阵阵“咯吱咯吱”的声响……最终将张大爷顺利转移。

事实上,灾情发生以来,饶伟敏自己家同样被淹,但他毅然坚守在工作岗位上,奋战在抗洪抢险第一线。藏蓝色的警服湿了又干、干了又湿,饶伟敏没有任何怨言和退缩,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人民警察的使命和担当。 ·先 锋·

爬山越岭抢通“失联村”

程惠芳,中共党员,中国电信黄山分公司员工。

“歙县石门乡政府及其周边的青峰、岭后等多个村落通信设施严重受损,通讯中断。”6月22日上午9时许,中国电信黄山分公司防汛抗灾通信保障指挥部接到来自歙县分公司的紧急求援信息。

面对紧急情况,程惠芳率“党团员应急突击队”第一时间出发。一路上,突击队克服地质灾害频发、地质地貌不熟悉等困难,通过现场勘察、逐步验证和配合测试,确定了障碍点的大致方位。随后背着沉重装备,徒步5公里,穿越多个塌方点开展搜寻。

在山区林深草茂的复杂环境中,准确定位障碍点困难重重,经过多轮测试,他们终于在百米落差的河道旁发现一处倒杆。穿戴护具、下到河道、徒手清理,历经千辛万苦,石门乡恢复了对外联系。

在完成石门乡抢修任务后,程惠芳又得知仅一山之隔的绍濂乡古祝村仍处于失联状态。在详细研究古祝村的地形地貌和光缆资源布局后,程惠芳提出利用现有监控点的光缆,采取迂回路由的方式,避开障碍点,开辟第二条通道。在队员紧密配合下,突击队仅用时一小时便抢通古祝村基站,让最远的失联村在断路的情况下,率先恢复通信,为后续救援工作提供有力保障。

6月23日,程惠芳带领的应急突击队再次临危受命,紧急前往森村乡皋径村,恢复基站通信功能。面对恶劣天气,突击队毫不退缩,穿越崎岖山路,蹚过湍急河流,经过5个小时的奋力清障与抢修,成功完成任务。 ·王诗卉·

老百姓靠得住的“火焰蓝”

徐广玉,中共党员,休宁县海阳消防救援站消防员。

6月20日,暴雨来袭。7时许,海阳消防救援站接到报警,一心村高速桥下3人被困车顶。徐广玉火速赶赴现场,系上保护绳、带上救生圈,将被困人员安全转移。随着雨越下越大,报警电话越来越密集。榆村乡太塘村积水最深处已淹没房屋一楼。徐广玉主动请缨,前往救援。

这边行动刚结束,徐广玉与队友又接到海阳镇的救援电话,两名行动不便的老人被困家中。老人家的房子位于巷子深处,由于巷子过窄、水流湍急,橡皮艇无法展开救援。“这个地方我熟悉,大家跟着我。”徐广玉先是联系供电局切断电源,然后凭着对地形的熟悉,他沿着巷子内突出的固定物,带头往老人家中蹚去,并嘱咐后面的救援人员抓牢他的救生衣。由于此时还在下大雨,水位仍在不断上升,老人已经在雨水中被困了数个小时,情况越来越危急。到达老人家中后,徐广玉在队员的护送下,背上老人,抵达安全区域后托付给乡镇干部。

徐广玉总是冲在防汛救灾的第一线。他说,哪里有危难,哪里就有“火焰蓝”。

·钟伟 江国辉·

“我的家就是你们的避风港”

戴立新,中共党员,黄山区太平湖镇汪王岭村村民。

6月23日,连续强降雨导致黄山区太平湖镇汪王岭村水位快速上涨。眼见雨下得这么大,戴立新早早地就交代家人赶紧把房间收拾出来,准备给转移来的村民暂住。

戴立新家地势高,每逢强降雨,涉及人员转移,他都主动腾出自己家作为安置点,同时积极参与到村中防汛救灾工作中。

当天,根据镇村的安排,戴立新负责转移芦坑组村民。水位涨得很快,慢慢地从没过脚踝到漫过小腿。戴立新蹚着河水来到张腊梅老人家。老人年纪大,走不动路,戴立新就弯下腰,说道:“走,我背你!”就这样,戴立新一趟一趟地又将胡必桃和林爱兰等行动不便的老人陆续背到自己家。

这样不停地往返,疲惫包裹了戴立新。可是,只要还有一个人没有安全转移,戴立新就不愿意停下来。“我是党员,关键时刻,我不能退缩。”

家里的人越来越多了。在戴立新忙着人员转移的同时,他的母亲和妻子同样忙得一刻没停,收拾好房间又为来他家安置的人员准备午饭。“这么多年都习惯了,只要发水,老戴就会将下游的村民接到我家来,我们也都支持他。”戴立新的妻子说道。

“冒着大雨辛辛苦苦把我们背上来,还给我们烧饭吃,真是跟家里人一样好哦。”老人向戴立新竖起了大拇指,其他村民也纷纷表示感谢。

“我的家就是你们的避风港!”戴立新说,以后只要大家需要,他都会这么做。

·崔 艳·

吹响老兵“集结号”

曹新峰,中共党员,休宁县老兵志愿者服务队队长。

“东临溪镇、榆村乡水情严重,有群众被困,急需你队前去支援。”6月20日凌晨4时多,曹新峰的手机响起。“接到电话的时候,我刚睡不到两个小时,刚搜救回一名走失的孩子,凌晨才回家。”曹新峰说。

接到指令后,尽管十分疲惫,但他丝毫没有耽搁,紧急召集队员,准备救援设备。当日7时左右,曹新峰与23名队员携带着橡皮艇等抵达了东临溪镇一心村。由于水流较急、积水较深,曹新峰与队员只好驾驶一辆4米高的铲车进村搜救。当抵达69岁的周文俊家时,全身湿透的老人浑身颤抖。曹新峰与队员们将周文俊与老伴转移至安置点,随后又赶往产妇杨爽家,当天小宝宝恰好出生一周。曹新峰把孩子抱在怀里,其他队员搀扶着杨爽,将其一家人安全转移至安置点。

汛情发生以来,哪里有险情,曹新峰和他带领的这支队伍就出现在哪里。他们先后转战多个乡镇,参与了溪口镇石田护堤紧急加高加固支援任务、城区内涝小区消杀工作,蓝田镇人员转移、道路清理等工作。

“我们队伍的宗旨就是‘平时服务、急时应急’,哪里有险情我们就到哪里去。”曹新峰说,他会用实际行动践行退伍老兵“退役不褪色、退伍不退志”的铮铮誓言。

·谷庆江·

“我不能下火线,群众还等着用水呢”

赵敬献,中共党员,呈坎镇党委委员、武装部长。

在徽州区呈坎镇,“6·20”强降水导致镇域内四村水库出现供水中断,群众用水告急。赵敬献第一时间带领抢修人员进村修复受损管线。

抢修现场,汗水湿透了衣衫,泥巴沾满了裤腿,6小时的连续奋战,每个人的体力都到达了极限。终于,水管修复了,新的问题却接踵而至,水厂出现水压不足、水质不稳定等状况。赵敬献虽然心急如焚,却冷静面对。接下来的3个昼夜,赵敬献几乎没有合眼,高强度的工作让他一度昏倒。同事们劝他休息,他却摇摇头说:“我不能下火线,群众还等着用水呢。”就这样,他咬牙坚持着,带领抢修队继续奋战。

“咱们再加把劲,早一点修好,老百姓就能早一点用上放心水!”工作期间,他还不忘鼓舞大伙士气,关心鼓励队友,为他们加油鼓劲。

经过72小时的不懈努力,抢修队成功解决了水压和水质的问题,全镇供水得以恢复正常。当清澈的自来水从水龙头中哗哗流出的那一刻,赵敬献和队员们的脸上都露出了如释重负的笑容。

·薛剑锋·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676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