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经济圈

首页>长三角经济圈>长三角观察

开放,引领连云港高质量发展“后发先至”

  原标题:从首批沿海开放城市到“一带一路”重要支点

  开放,引领连云港高质量发展“后发先至”

  从苏北小城到全国首批沿海开放城市,开放,给连云港烙下深深的印记,也催生了丰硕的成果:40年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从23.6亿元增长到4363.6亿元,增长185倍;三次产业结构从50:30:20调整到10:46:44;港口吞吐量从900万吨增长到3.2亿吨。

  1984年,党中央、国务院决定进一步开放包括连云港在内的14个沿海港口城市,春风拂面,连云港的发展由此揭开了崭新篇章。“40年间,连云港完成了从传统农业城市到临港工业城市、从曾经的交通‘边缘末梢’到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从‘长在深闺’的海滨小城到美丽文明的幸福名城等历史性跨越。”连云港市委书记马士光说,连云港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后发先至”和“打造标杆和示范”的殷切嘱托,奋力建设展现中国气派、江苏高度的东西双向开放门户,积极打造服务国家战略实施、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一带一路”重要支点。

  双向开放,联通世界

  4月25日,在连云港港68号泊位,2020台比亚迪宋pro新能源汽车有序集结,搭乘“BYD EXPLORER NO.1”轮出口至巴西,这一数量也刷新了连云港新能源车单船出口纪录。

  从一港通天下,到双向联世界,伴随着陇海铁路东延而诞生的连云港,港口集聚资源要素的能力不断增强,成为我国红土镍矿、胶合板进出口第一港,位列化肥、煤炭、设备接卸港前5名,整车出口量突破30万辆,跻身全国机械设备和车辆外贸出口口岸前3名。

  连云港中哈国际物流有限公司总经理葛恒学介绍,作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首个落地的实体项目,今年一季度,中哈物流基地共开行中欧班列233列,同比增长34.9%。自2013年中哈基地运作以来,总共到发中欧班列5910列,产生贸易额约537亿元人民币。

  与此同时,连云港以更加开放的姿态站上了链接世界的国际舞台。依托“两基地一班列”,疾驰的火车,给中亚和欧洲送去了浙江的窗帘、山东的轮胎、日韩的汽车零配件和书籍,又运出了乌兹别克斯坦的芸豆、钾肥,哈萨克斯坦的铁合金……如今,哈萨克斯坦过境中国进口的日用消费品,出口的矿产品、粮食等优势贸易商品,80%以上通过连云港口岸集散分拨。

  双向开放拉动外贸数字强劲蹿升,今年一季度,连云港市外贸进出口达39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76.2%,增速全省第一。“我们要深化新亚欧陆海联运通道建设,完善港口基础配套,建强开放平台载体,加强务实合作,推动优质开放资源向片区集聚,拓展区域合作新空间,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后发先至’注入强劲动能。”连云港市市长邢正军说。

  动能转换,向新而行

  先一步开放,便领一步先机。连云港把改革作为推动发展的关键一招,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一路向“新”而行,持续激发经济社会发展活力。

  走进康缘药业数字化提取精制工厂,700多台套智能化设备正紧锣密鼓地运行,复杂的中药提取制造过程如今已基本不需人工操作。在控制中心轻点鼠标,康缘药业的一款“拳头产品”——热毒宁注射液便能实现稳定生产。

  “10年前,我们的数字化提取精制工厂就被工信部评为首批‘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该公司生产部总监徐殿红说,建立中药制药过程知识管理系统进行智能化生产,能够确保质量稳定均一、药品安全有效。

  持续不断的创新,推动连云港医药产业实现了大踏步的发展。目前,连云港生物医药产业已累计获批1类新药19个,约占全省1/2、全国1/8,均位居全国地级市首位,仅2023年涉外技术输出就超56亿美元,从“中国新”迈向“全球新”。

  全国最大的高性能碳纤维基地开工,建设全球总装机容量最大的核电基地,高效低碳燃气轮机国家大科学装置填补国内空白,太湖实验室连云港中心加快建设……创新已成为连云港实现“后发先至”的强大动力。

  浓厚的创新氛围和研发环境,吸引了一批科创型企业主动落户。连云港数字鹰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是国内知名的无人机企业,去年5月落户连云港经济技术开发区。“连云港拥有完整的碳纤维及其前端产业链,具备山河湖海全面的无人机测试环境,并且在连云港市科技局的牵线下,我们顺利和太湖实验室、716研究所等高校和科研院所对接洽谈,未来可以进行水陆两栖方向无人机产品的合作研发。”该公司副总经理于晓霏说。

  江苏自贸试验区连云港片区是全省三大片区之一,这里有港、有产、有城、有陆桥,创新发展空间巨大。挂牌5年来,连云港自贸片区探索“保税+出口”货物集装箱混拼等制度创新,从审批、税收等环节提升服务效率改善营商环境,累计形成具有连云港特色的制度创新成果177项,片区内新增经营主体超2万家,较获批前增长18倍。

  工业立市,攀高图强

  产业是高质量发展的坚实基础,石化产业如今是连云港的一张亮丽名片。

  2009年,徐圩新区所在地还是一片荒芜的盐滩,如今,这里已跃升成为连云港重要的工业经济板块和江苏沿海发展强劲的经济增长极。“2023年,徐圩新区实现规上工业产值1811.7亿元,同比增长116.2%;工业应税销售收入1739.6亿元,同比增长157.4%。”徐圩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副主任卢忠宝展示了一组亮眼的数字。

  在这里,传统的石化产业正实现迈向更高端的转型升级。

  盛虹石化EVA装置里,一粒粒晶莹剔透的光伏EVA产品粒子在生产线上高速传输,日产能达千吨。“别看这一枚小小的粒子,生产技术要求极高,在我们成功实现量产之前,国内市场90%以上的需求都依赖进口。”盛虹石化聚合物事业部总经理张庆雨说,通过技术攻关,企业自主研发的光伏级EVA产品的关键指标均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成为全球最大的光伏级EVA生产基地。

  在这里,“最”字频繁出现。国内单流程规模最大的1600万吨/年原油加工能力的盛虹炼化一体化项目,全球单套甲醇处理量最大的斯尔邦石化240万吨/年甲醇制烯烃装置,还有正在打造形成的百万吨级丙烯腈生产基地、百万吨级EVA光伏新能源材料生产基地、百万吨级绿色可降解材料生产基地等多个全国乃至全球“之最”,都在为连云港的跨越发展蓄能。

  连云港坚定不移推动“工业立市、产业强市”,在盐滩上崛起了世界级石化产业基地,“中华药港”扬帆起航,新材料、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蓬勃发展,电商、物流等现代服务业强劲起势。“如今的连云港,发展基础更加坚实、特色优势更加彰显、体系能力更加健全、动能活力加速汇聚。全市上下将拿出奋楫新征程的进取姿态、鼓舞扬帆再出发的豪情壮志,建强现代化产业体系,用好改革开放关键一招,贯彻协调发展理念,加快县域崛起步伐,扎实推动高水平开放不断开创新的境界、高质量发展迈上新的台阶。”马士光说。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394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