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

首页>地方频道>南京>要闻

“河港”变“海港”,南京港辐射力和竞争力全面提升

1月15日下午,一艘从巴西始发的运粮船“阿尔法发现”轮缓缓靠泊,11.6米吃水深度,刷新南京港开埠以来进港船舶最大吃水纪录。

“阿尔法发现”轮为利比里亚籍散货船,船长229米,装载5.6万吨粮食。记者在现场看到,在繁忙的江面上,海事船引导周边船只避让,3名引航员在船上引导,3艘牵引船环绕船体,协助推动巨轮慢慢向码头靠近。14:30,一根缆绳挂在了码头桩上,代表货船成功靠泊。

“虽然长江南京以下12.5米深水航道已经贯通,但海轮入江进港还要受航道宽度、水下地形地貌影响。”南京海事局副局长王长宁介绍,此次迎接“阿尔法发现”轮入港,现场进行了周密安排。经过海巡艇全程维护、8小时引航、拖轮伴航,船舶安稳靠泊,实现历史性突破。

2018年5月,长江南京以下12.5米深水航道全线贯通,南京港的通航海轮从3万吨级提高到5万吨级,10万吨级海轮可减载抵达,南京港由“河港”变为“海港”。此次“阿尔法发现”轮安全靠泊,是南京港推进“大通道、大网络、大枢纽”建设、打造南京都市圈“最佳出海口”的重大举措。

为了这次突破,南京海事局联合市交通运输局等单位,全力推动进出南京港船舶吃水提升工作。通过课题研究,完成了“阿尔法发现”轮通过长江江苏段嘶马湾(扬州段)、裕隆洲(镇江段)、尹公洲(镇江段)3个通航风险极高航段的模拟试验,积极探索到港船舶最大吃水从11.36米逐步提升到11.6米甚至11.8米,全面提升南京港的辐射力和竞争力。

“一寸水深一寸金”。经测算,南京港进出港船舶吃水从11.36米提升到11.6米,海轮单航次可多装载3000至5000吨货物,每年可为腹地企业节约物流成本4000万至5000万元。此次南京港首靠11.6米船舶阶段性试验,为迎接11.8米吃水船舶打下基础。

南京港是国家规划建设的沿海主要港口和对外开放一类口岸,是最深入内陆腹地的深水海港和国际型江海转运主枢纽港,也是辐射带动长江流域和中西部地区发展的重要门户。

2023年11月,南京区域性航运物流中心“连长江、通欧亚、对接沿海、辐射中西部”多式联运示范工程正式入列国家多式联运示范工程。该项目由南京港集团牵头实施,以南京港龙潭港区为核心。作为长三角唯一实现集装箱铁路与水路无缝对接的港口,南京港为长三角、渤海湾、珠三角区域客户提供水路到南京、铁路分拨到中西部的服务,也为中西部货物前往长三角和沿海省市提供铁路、水运通道。南京港还连通欧亚,为长江经济带城市提供韩国、日本、东南亚的直达近洋干线服务。针对欧中亚班列,南京港为回程班列提供水铁、集散分拨服务。

2023年,南京港集团完成集装箱多式联运量15.68万TEU(标箱),同比增长49.8%,连续两年保持全国内河港口第一。

据介绍,南京海事局、南京市交通运输局将加快推动进出南京港船舶最大吃水逐步提升至11.8米。充分释放深水航道“黄金效能”“绿色效应”,助力打造长江综合运输体系中功能全、规模大、效率高的综合立体交通走廊枢纽。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926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