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耕“培育链”,全周期锻造“振兴之材”。把加强村干部队伍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在集中换届选优配强基础上,创新实施“村(社区)干部专业化体系建设十大行动”,一体打通“选育管用督”全链条,持续深化“112强链计划”“5A晋档升级”“镇街、村社人员双向流通”等措施,全区村干部平均年龄42岁、大专及以上占98%,整体呈现出“年龄轻、活力足”的特点。按照“应训尽训、全员覆盖”原则,依托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实训基地、“头雁论坛”等载体,创设“学—训—赛—练”培养机制,累计举办村书记、农经队伍培训10余场,有针对性地提高抓党建、促发展、优服务的本领,持续锻造一批坚强有力、朝气蓬勃的乡村振兴“生力军”。
延伸“引才链”,全方位集聚“源头活水”。紧扣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需要,采取搭建“创业平台”,聘用“职业经理人”、发布“揭榜挂帅项目”等更加灵活的方式加大招引力度,面向经济薄弱村、重点村选派第一书记10名,引进“定制村干”10名,吸引“诺亚方舟”负责人戴飞、王婆农业负责人周颖和临溪农业总经理丁爱芳等20余名“新农人”回乡创业,加快形成乡土人才集聚区。启动“振兴有我·村村竞飞”行动,深化校地合作,采取党建联建、专家服务、驻点指导等模式,29名党建指导员、基层农技人员在一线设计村庄规划、帮助产业更新,带动更多善经营的“农创客”、懂技术的“田秀才”在广阔农村各显身手。
提优“服务链”,全过程保障“人才生根”。创新区领导挂钩联系重点村机制,经常性深入田间地头,听取人才急难愁盼,实时掌握农资信息,“一对一”结对帮扶、“部门包村”导入要素,帮助解决降低融资门槛、加强税收优惠等具体问题108个。优化乡村振兴人才服务保障机制,落实人才公寓、子女入学、医疗卫生等关心关爱举措。打通不同所有制不同主体进村合作渠道,举办“运河文化节”“常州王家味第十届彭祖伏羊节”“惠农直播”等产业对接、合作活动15场,营造工作上有保障、生活上有盼头的人才服务“软环境”,最大限度激发扎根动力、激活创业热情。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