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用事业是支撑城市发展最关键的基础要素。日前召开的市委十三届六次全会提出,要牢牢抓住“牵一发动全身”的重点领域和“一子落满盘活”的关键环节,打造有温州辨识度的16个标志性改革成果。“公用事业一体化改革”是其中之一。
上周,市委专题调研公用事业一体化改革工作,释放“以钉钉子精神抓改革落地”的鲜明态度。日前,市公用集团出台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明确了未来三年水务、建工、燃气、环保四大板块的目标任务,赋能我市公用事业一体化改革驶入“深水区”。
我市于2022年率全国之先启动公用事业一体化改革,以“无偿划转+股权置换”的方式强力推进。改革一年来,公用事业发展翻开了历史性一页——温州市公用集团运营管理的水厂总日供水能力从150万吨扩大到351万吨,供水惠及924万人,打破了设施建设水平不高、供给保障不足、运营效率不强及综合能力不平衡等问题。
变化的背后是全市“一盘棋”推进改革。2023年以来,各县(市)水务、燃气企业国有股权相继完成划转,初步构建了以市属国企为主体、县(市)参股的现代化公用事业管理新格局。至此,温州基本完成了改革“前半篇”资源整合文章。
从“散装”到“集装”,市公用集团构建起全市原水、供水、排水“一张网”,管道燃气、瓶装液化气“一张网”,固废及水、土、气治理“一张网”的“三张网”建设。在整合全市域水务、建工、燃气、环保四大板块资源的进程中,公用事业改革“温州样板”应运而生:实现全市“统一资本运作、统一规划建设、统一运营管理、统一服务标准”的运营体系。
“把持续深化公用事业一体化改革作为惠民利企的重要一招,打造温州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标志性成果,全面构筑‘大城公用’发展格局。”对照市委对深化公用事业一体化改革的新要求,如何写好改革的“后半篇文章”?
走好“融合路”。温州将着眼产业协同,推进专业化整合,让公用四大板块“强筋壮骨”。围绕市场化机制,探索股权投资、混合所有制改革等合作模式,壮大国有资产,激发改革内生动力。
办好“投资事”。紧盯“强城行动”目标,全力推进90个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完成全年固定资产投资35.1亿元目标。推进公用业务联合审批等一批便民利企应用落地,稳步提升公用服务质量。
打好“效能牌”。在推进闲置资产盘活基础上,完善供水调度和应急调度机制,推进小型厂站关停并转、老旧设施升级优化、隐患管道更新改造等工作,力争2024年产能利用率稳中有升。
随着“大城公用”的改革蓝图铺开,一批小切口、深水区、内驱性改革举措即将出炉,让改革红利更好惠及群众和企业。
记者手记
改革如何牵准一发动全身
公用事业一体化改革,不仅是为了推动国资国企做强做优做大,也是因为公用事业兼具发展、产业、城市、民生、营商环境等多种属性,能爆发改革牵引发展的巨大效应。要达到“牵一发动全身”的效果,改革如何精准发力?
衡量这项改革的“含金量”,要看改革落脚点是否精准落到企业和群众上,如何以“小切口”改革撬动城市辐射力、集聚力,引领各类资源要素加速向主中心汇聚,实现民生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
增添这项改革的“含新量”,要突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底色,聚焦新技术、新产业、新人才、新发展方式、新体制机制,守正创新、持续深入,在战略机遇期乘势而上、大展作为。(记者 叶凝碧 通讯员 张天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