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工作情况
一、坚定不移做实为大局服务,以忠诚担当书写保障“发展与安全”的司法答卷
服务保障更高水平平安黄山建设。严厉打击邪教等犯罪,坚决捍卫国家政权安全、制度安全。纵深推进常态化扫黑除恶斗争,“打早除小”惩处游某发等敲诈勒索涉恶犯罪。始终保持对严重暴力、涉枪涉爆、黄赌毒、盗抢骗犯罪的高压态势,审结相关案件446件。坚定不移惩贪治腐,审结袁华、陶广宏受贿等职务犯罪案件38件。助力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妥善审结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等涉众型经济犯罪案件10件,屯溪区法院九年不懈攻坚“助业担保”案,为758名群众挽回损失4900余万元。重拳打击网络犯罪,审结电信网络诈骗、网络赌博及关联案件228件。审结危险驾驶、危害食品药品安全等犯罪案件242件,让百姓出行出游安心、用餐用药放心。
服务创优一流法治化营商环境。坚持和落实“两个毫不动摇”,畅通为企服务“绿色通道”,高效审结涉企案件8293件,涉案标的51.5亿元。认真落实企业家约见政法单位负责人制度,全市法院院领导会见企业家314次,帮助解决实际困难278个。
专业化、集约化审结知识产权案件240件,服务保障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某公司假冒我市某龙头企业商标销售离合器摩擦片4000余万片,徽州区法院依法判令承担刑事责任,并为企业追回损失400万元。与市场监督管理局等15家单位组建拟破产及重整企业识别工作专班,建立企业名录、制发工作指引,审结破产案件50件,盘活土地19.1万平方米、资产10.5亿元。休宁县法院探索实施公益清算制度,破解经营异常企业退出难题。歙县法院依法审理某公司合并重整案招募资金3亿元,助力企业重获新生,为200户购房群众解除“心头忧”。
服务打造全面绿色转型区。“三合一”审结各类环境资源案件122件,助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协同推进。与池州、安庆、宣城三市中院签订司法协作协议,服务大黄山生态环境协同治理、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认真执行古城古建、传统名茶和非遗保护等“小快灵”立法,黄山区法院建立自然与文化遗产跨区域保护机制,祁门县法院参与成立“中国名茶品牌司法保护联盟”,黟县法院制发古民居司法保护倡议书,全市法院共推动83件涉文旅纠纷高效化解。歙县法院审理的洪某应滥伐林木案入选最高法院典型案例。司法保护新安江等工作获各级人大代表点赞,省、市领导批示肯定,新华社专题予以报道。
服务推进和美乡村建设。扎实开展“枫桥式人民法庭”创建示范活动,打造时令法庭、午间法庭、茶乡法庭等便民法庭,以“流动”司法服务增添“五美”乡村法治亮色。服务“六业千亿”乡村产业振兴,依法审结涉农村土地承包、林权转让、股份合作等案件78件,化解休闲农业、农村电商、民宿经济等新业态纠纷191件。祁门县法院妥善审结410亩土地租赁纠纷案,保障村民补种复耕、不误农时。组织23名党员干警驻村帮扶,助力“仙姿容溪”“美丽郑湾”等乡村村容焕新、产业兴旺。
二、坚定不移践行为人民司法,以公平公正守护民生福祉
见行见效保障民生权益。妥善审结教育、就业、医疗、住房、消费等涉民生案件5436件。面对历史罕见洪涝灾害,组织党员干警780人次“迎汛而上”、清淤救困,妥善化解涉汛矛盾纠纷95件,助力灾后重建、恢复生产。参与欠薪问题治理,审执结追索劳动报酬等案件1550件,追回“血汗钱”3229万元。依法认定外卖小哥与企业劳动关系,打破连环外包“障眼法”。妥善化解涉军纠纷12件,维护国防利益和军人军属合法权益。为经济困难当事人缓减免诉讼费45.5万元,发放司法救助金309万元,彰显司法人文关怀。
用心用情呵护重点群体。依法严惩养老诈骗犯罪,守护百姓“养老钱”。对侵害未成年人犯罪零容忍,审结网络“隔空猥亵”等犯罪案件39件,判处从业禁止2人。贯彻教育感化挽救方针,审结未成年人犯罪案件18件,对62%的未成年被告人适用非监禁刑并封存犯罪记录。“520”关怀型少年审判机制入选中央依法治国办评选的市县法治建设典型案例。审结婚姻家事案件1483件,发出关爱家庭教育责任告知书、人身安全保护令等1044份,守“小家”和谐、护“大家”安定。
加力加速兑现胜诉权益。扎实开展“徽动执行+黄山突击”等专项行动133次,执结案件6885件,到位金额16.9亿元。秉持善意文明执行理念,对252件案件依法适用“活封活扣”,为主动履行义务的98家企业恢复信用。加大“交叉执行”力度,执结难案积案237件,历时10年的某车业公司“骨头案”妥善化解。创新在司法拍卖中引入住房公积金贷款机制,打通不动产处置变现堵点。屯溪区法院探索“多债抵物”方式,为258户小区业主兑现债权。
多赢共赢化解行政争议。审结行政诉讼案件320件,监督支持依法行政,维护行政相对人合法权益。深化府院良性互动,助推实质化解行政争议64件,涉仙人洞路棚户区改造5起纠纷圆满解决,行政案件上诉率、申诉申请再审率同比分别下降8.1%、29.6%。组织开展审判、行政机关同堂培训1015人次,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率保持100%,主要负责人出庭应诉率提升至51%。
三、坚定不移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以全周期解纷力促“案结事了政通人和”
加强源头预防化解。主动融入党委领导下的社会治理大格局,联通法院“总对总”在线多元解纷平台与我市“解纷码”平台,纵向将县、镇、村三级调解组织纳入其中,横向整合各单位调解资源,集成1665名调解员力量,推动实现群众诉求一站式接收、一揽子调处、全链条解决。深化“审务进基层、法官进网格”,用好“作退一步想”等基层治理品牌,参与化解基层矛盾纠纷1.5万起。
加强诉前多元解纷。大力推进诉调对接,指导开展物业、婚姻家事、道路交通等纠纷多发领域调解,探索金融纠纷“诉前调解+赋强公证”解纷模式,为群众提供便捷、高效、低成本的解纷渠道。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律师、乡贤等社会力量参与调解,聘请特邀调解员189名。畅通司法确认程序,赋予4800余件调解协议司法效力和强制执行力。诉前调解分流案件同比上升13.7%。
加强诉中实质化解。坚持全面审查、实质审查,既查清案件事实,又找准纠纷成因,做到“法结”“心结”同解,防止“一案结多案生”。坚持应调尽调、当判则判,调解撤诉率达52.7%。采取“示范诉讼+集中调处”方式,实现“裁判一案、化解一片”。选取环境资源、邻里关系等典型案例,进乡村、进社区巡回审判,实现“审理一案、教育一片”。
加强判后职能延伸。针对办案中发现的问题,发出司法建议24件。市中院就信用卡纠纷大幅增长情况,与职能部门加强沟通,助力完善机制,促推该类案件同比下降40.2%。扎实推进法治宣传“五进”,开展“开学第一课”“法治小说会”等活动190次,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讲好法治故事,促进良法善治。市中院获评“八五”普法中期表现突出单位。“黄山中院”头条号入选全国法院百优新媒体,抖音号13次上榜“全国法院抖音影响力排行榜”。
四、坚定不移深化司法改革,以守正创新赋能审判工作现代化
落实和完善司法责任制。压实院庭长监管和办案双重职责,院庭长带头办理案件1.4万件,监管案件1195件。
全面提升审判执行质效。严格审限管理,一年以上长期未结案件同比减少27.8%。强化对鉴定、评估等环节的监管、沟通,鉴定时间同比下降17.2%。
全面完善诉讼服务体系建设。坚持有案必立、有诉必理,畅通线上线下立案渠道,全市法院案件当场立案率98.7%。
全面落实信访工作法治化要求。将心比心做好送上门的群众工作,院领导包案80件,带头下访接访群众576批953人次。
五、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以严管厚爱锻造过硬法院队伍
抓党建带队建促审判。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全覆盖开展政治轮训,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扎实推进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2个支部被命名为“四强”党支部,培育“为民司法诉服先锋”“无讼服务点党旗红”等一批省市党建工作品牌。统筹推进市委巡察整改、司法突出问题整治整改,以审判质效提升检验整改成效。扎实推进“英才强基工程”,选派干警赴长三角先发地区法院体悟实训、高校专题培训,组建司法应用研究人才库,全面提升干警司法能力。
抓教育优作风提效能。扎实开展党纪学习教育,强化对纪律处分条例的解读、培训、研讨。召开全市法院警示教育会议,聚焦典型案例“解剖麻雀”,以案说纪、以案正风。建立三级调度、三级约谈工作机制,对休宁县法院开展司法巡查,组织全市法院审务督察、作风效能检查178次,加强闭环管理,提升工作效能。精文减会、优化考评,切实为基层减负。
抓严管重监督护廉洁。严格执行院党组与派驻纪检监察组定期会商机制,制发廉政督察员管理办法,发布法官与律师接触交往正负面清单,分批分级开展谈心谈话和廉政实地家访,强化对干警日常监督。坚持“严管就是厚爱”,严格落实防止干预司法“三个规定”等铁规禁令,从严查处违纪干警2人,切实维护司法廉洁。
2025年工作安排
一是更加自觉筑牢政治忠诚。牢牢把握人民法院政治机关属性,毫不放松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强化政治自觉、法治自觉、审判自觉,以法治力量厚植党的执政根基。
二是更加主动保障全市大局。依法惩治各类犯罪,常态化推进扫黑除恶斗争,维护国家安全、社会安定、人民安宁。持续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服务科技创新和产业转型升级。完善城乡融合发展司法保障机制。妥善审理投资消费、环境资源、非遗保护等案件,服务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深化府院联动,促进要素优化配置;实质化解行政争议,助力法治政府建设。
三是更加坚定践行为民宗旨。妥善审理涉民生案件,加强对老妇幼残等群体权益保护,倾力解决群众所求所盼。牢固树立善意文明执行理念,更加高效兑现人民群众胜诉权益。持续推进“枫桥式人民法庭”创建,推动更多矛盾纠纷化解在早、化解在小。推进信访工作法治化,认真解决群众合理合法诉求。
四是更加深入推进改革创新。认真贯彻“六五改革纲要”,落实和完善司法责任制,不断健全公正司法工作机制。加强符合司法规律的审判管理,加快数字法院建设,促进审判工作提质增效。深化和规范司法公开,自觉接受监督,持续提升司法公信力。
五是更加有力打造过硬队伍。持续推进“五大工程”,一体加强政治素质、业务素质、职业道德素质建设。常态化长效化推进党纪学习教育,持续优化司法作风,维护司法廉洁。加大基层基础建设力度,夯实发展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