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今年春晚有“黑马”的话,那么河南卫视春晚可以算的上是一匹,整台晚会视频播放量超20亿次,微博相关话题阅读量突破25亿次,多次登上网络热搜,特别是晚会里的《唐宫夜宴》尤为精彩,人们对该节目内容啧啧称赞的同时,也被节目的炫酷表达所惊艳。
所谓的炫酷表达,其实就是该节目运用5G+AR的技术,把虚拟场景和现实舞台结合,巧妙地还原了唐代女乐官宴乐景象。观众为什么会被打动,网上有一句留言大体上代表了很多人的心声:很多时候,文化是抽象的,但是这节目把传统文化以我们喜闻乐见的方式创新表达出来,把传统文化元素展现得淋漓尽致,具体、生动,很震撼我们的心,我们不记住都难。
事实上,传统文化创新表达,让文化“活”起来很多年前各地都有过尝试,并且都取得了很不错的反响。尤其是故宫的“紫禁城上元之夜”文化活动,把原本只存在于书上的故宫节日文化展现在世人面前,一下子俘获了众人,人们看的不仅是紫禁城的大年,更是历史文化遗存的创新表达。像西安的“大唐不夜城”,因为多元化生动形象呈现唐代历史文化元素而成为人们打卡之地,无论是“紫禁城”还是“大唐不夜城”,与时俱进、更贴近时代潮流的传统文化表达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也越来越被各地重视。
既把传统文化创新推广开去、传承下来,又要真正俘获人们的“心”,确实需要下一番苦功夫。从成功的几个爆款案例来看,我们似乎有经验可循。一方面表达形式要跟得上时代发展,不能再沉迷于旧的表达模式不放手,要通过影视、歌舞等形式,把“静止”的文化遗迹“活”起来。像《国家宝藏》,通过纪录片和综艺进行巧妙结合,生动讲述文物的前世今生,让国宝在观众面前“活了”“近了”,有人甚至赞叹,比亲自到现场看到文物还令人着迷。另一方面,要增强人们的参与感、沉浸感、获得感,真正能让群众深入到传统文化中去。像“大唐不夜城”,之所以人们千里迢迢也要去感受一番,最大的原因恐怕还是在于人们在逛街中时时刻刻被传统文化氛围所包围,恍惚中有种身在盛唐长安的感受。这样潜移默化的感知传统文化、学习传统文化,岂不令人发自内心的喜欢,并愿意传承下去呢?(郑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