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洪俊杰
昨天下午,挪威首相斯特勒故地重游,再次来到复旦大学。1995年作为时任首相布伦特兰夫人的随员,斯特勒第一次走入复旦大学邯郸校区,见证复旦大学北欧研究中心落成。
“挪威是小国,但也是大国。”斯特勒告诉台下190多位复旦师生,挪威的海岸线长度为世界第二,以及远比陆域面积大的海域面积,造船、渔业、极地研究等领域都位居全球前列。如今,中国已成为挪威在亚洲最大的贸易伙伴。
“合作”是斯特勒在复旦演讲的关键词,也是他中国之行的关键词。无论是北极地区保护及开发、新能源转型利用还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都离不开相关区域国家的通力协作,这其中就包括与中国的合作。他以北极航线开发举例,货船从奥斯陆港到上海港,走北极航线能比现有路线缩短40%的航程,但问题是沿线基础设施建设还不充分,而中国可以在此发挥作用。
台下的复旦大学博士生何越对此很有感触,挪威在可再生能源技术应用方面具有丰富经验和技术积累,中国正致力于推动绿色低碳发展,中挪两国可以在可再生能源和绿色产业领域实现优势互补。
“我比较喜欢听音乐会、看话剧,在建的上海大歌剧院就是由挪威建筑事务所设计的,外形很像中国的折扇。”复旦大学硕士生刘凡霄告诉记者,从首相演讲中感受到他对两国年轻人的善意与期待,“希望我们未来能发挥自身优势,用好文化展演机会,认识挪威文化,传播中国文化。”
挪威文学巨匠易卜生说,“少年时种下什么,成熟后就收获什么”。挪威是最早承认新中国的西方国家之一,今年是中挪建交70周年,两国在环保、航运、造船、能源、卫生等领域的合作不断扩大和深化。“此访将极大增进两国和两国人民间的互信,促进双边学术交流与合作。”复旦大学校长金力表示,在当前全球不稳定和地缘政治紧张的时代,国际合作的意义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只有携起手来,共同努力,才能推动超越国界的理解和创新,应对全人类面临的挑战。
演讲结束后,斯特勒收到复旦大学的两份礼物。一份是《中国千年区域极端旱涝地图集》,由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杨煜达教授团队历时十余年编绘;另一份是1995年斯特勒随时任挪威首相访问复旦时的照片。
“欢迎各位来挪威交流学习,感受不同文化。”临走前,斯特勒向台下复旦学生发出邀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