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

首页>地方频道>淮南

探索“引才育才用才”新路径打造人才高地

近年来,大通区孔店乡牢固树立“人才强乡”理念,以制定优化“政策、平台、生态”为发力点,积极探索“引才育才用才”新路径,着力锻造一支下得去、留得住、用得好的乡村人才队伍,为推进乡村振兴筑牢人才根基。

抛出引才“橄榄枝”,汇聚发展合力。孔店乡立足发展需要,结合乡情实际,制定出台《孔店乡人才引进实施办法(试行)》,分类招引新型职业农民、能工巧匠等8类人才,实施定向培养方案,激发“存量”人才潜能。持续释放政策红利,激发人才活力,大力推行《孔店乡人才新政(试行)》等惠才政策,启动人才安居工程,建立人才“一站式”服务体系,全面落实安家住房、子女入学、岗位补贴等配套政策,让人才在孔店安居安业安心。坚持把在外乡贤作为重要资源,充分发挥“乡土情结”纽带作用,结合春节、中秋、端午等传统节日人才返乡契机,开展“聚力乡贤促振兴”活动,通过邮寄家书、召开座谈、走访慰问等形式,鼓励广大在外人士做家乡的“形象代言人”“发展谏言人”“项目招引人”,促进人才回乡、智力回哺。健全引才机制,在全乡范围内开展“乡土人才大排查”活动,详细登记人才姓名、年龄、联系方式、专业特长等信息,综合分析研判,分级建立“乡土优秀人才信息库”,实行动态管理、定期调整、优进拙出,确保使用上有梯队、选择上有空间。2023年,通过对全乡18个行政村的细致摸底,累计储备优质乡贤人才158人。

优化育才“软环境”,营造良好生态。孔店乡深入实施“人才素质提升”计划,建立常态化联络机制,坚持“政府+学校+企业”三方联动育才模式,与淮南职业技术学院、淮南市智强农业有限公司等校企达成合作。聚焦种植养殖、传统手艺和网络电商等重点内容,用好用活全乡28个远程教育站点和10个学用基地,采取人才按需“点菜”,组织精准“配菜”的“菜单”模式,邀请各行骨干专家,组成讲师服务团,定期开展逐村逐企送课式培训,深入一线进行教学实践和指导示范,为人才“充电蓄能”,帮助提高技能水平。2023年以来,开展“边看边讲边示范”技术培训活动20场次,累计孵化党政、专业技术、农村实用、各类乡土人才345名,全面提升乡土人才队伍硬实力。坚持对标提升,扎实推进“人才学历提升”工程,鼓励支持人才在职进修学历,提升综合素质,强化相关政策福利保障,经组织批准参加在职学习进修并取得博士、硕士研究生学历或学位的,可享受学费报销。积极开展人才分享讨论会,引导人才在交流中学经验、谈体会、促发展,积极营造鼓足干劲、争先创优的浓厚氛围,不断激发人才干事创业内生动力。

搭建用才“大舞台”,助力提质增效。孔店乡坚持“人岗相适 人尽其才”原则,建立健全公平、公正、公开的人才使用机制,结合孔店乡“安心大米”“高塘人家”等特色产业与人才专业优势,大力发展绿色产业、乡村旅游和农村电商等领域,激发人才振兴动力,有效赋能乡村振兴。目前,孔店乡已聘请2名农业教授兼任“安心大米”技术指导员,3名网络能手从事电商运营工作。实施优秀人才“墩苗育苗”工程,注重从本地致富能手、返乡创业人员、大学毕业生、退伍军人等群体中择优选拔能说、会写、善干的优秀人才作为乡村发展的后备资源,鼓励和引导年轻干部到重大项目建设和乡村振兴一线开展“岗位大练兵”活动,推动乡村干部队伍整体优化,不断提升村干部服务群众、助力乡村振兴能力。充分发挥各类人才榜样示范作用,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选树6名优秀典型,聚焦优秀人才在追求梦想、反哺家乡、服务群众等方面的事迹,着力打造有温度、有广度、有深度的“学榜样 践初心”微视频,先后拍摄《以青春之名 赴家乡之约》《当好陶瓷“守护人”》等纪录片,引起广大群众的强烈反响,串联人才引领的“孔店维度”。

通讯员 刘芷汐 记者 朱庆磊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1158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