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州

首页>地方频道>台州>要闻

富山:竹林下长出“金疙瘩”

台传媒记者郭天宇

“种赤松茸好啊,每斤能卖三四十元,比种竹子赚得多。”3月25日,黄岩区富山乡北山村党总支副书记徐存宙喜上眉梢,乡里成功试验种植的第一批赤松茸刚上市,正与多方产销平台对接。

富山乡地处黄岩西南部,平均海拔600多米,坡度在20至30度。该乡此前主要经济作物是竹子,现有竹林15000余亩,其中北山村竹林面积1800余亩。

“然而,目前竹林生产经营处于较低水平,单位面积效益偏低。”富山乡经济生态平台发展服务办干部童健航介绍,当前乡里竹林存在亩均立竹量过多、采伐不科学造成的竹林年龄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导致竹林笋竹产量和竹材质量不佳,农户的增收效益不明显。

近年来,为破解制约农业发展的瓶颈问题,乡党委政府结合毛竹资源特点,选择毛竹资源丰富的村落大力发展笋竹两用林产业,同时积极探索新模式下的竹林林下经济,为乡村振兴、农民增收和笋竹产业转型升级开辟了新路径。

林下经济种什么?怎么种?谁来种?

在乡党委政府指导下,北山村两委抓住机会,积极申报台州市农技推广基金会创新农作制度试验示范项目支持,成功立项毛竹林下套种大球盖菇试验示范项目,并与黄岩区林业技术推广总站(区绿化事务中心)站长李萍和高级工程师马桂连等专家结成技术帮扶,多次赴外地实地考察赤松茸种植模式,并结合富山乡特色气候和地理环境,在北山村笋竹两用基地建设范围内套种赤松茸面积5亩。

其间,黄岩区林业技术推广总站专家多次赴北山村笋竹两用基地实地考察指导,通过科学设立多组对照组,实地试验不同种植条件下赤松茸的菌丝生长情况和出菇率,建立一套适应富山当地生态气候条件的高产种植方案。

努力终见成效。第一批赤松茸于去年11月种植,今年3月底菌菇生长茂盛,已具备上市销售条件。

“经分析,我乡赤松茸种植于远离污染的高海拔山地,优越的自然环境使得赤松茸品质极高,预计售价每斤可达35元,亩均产量可达600余斤,可为村集体增收十余万元。”童健航说。

“首批赤松茸种植成功为乡里林下经济发展开了个好头,后续富山乡将加快各村毛竹林的流转,有序推进笋竹两用基地建设,逐步盘活富山乡毛竹资源。同时,鼓励更多村集体和种植大户发展林下经济,推广赤松茸种植规模的同时,坚持探索创新更多林下经济新品种,进一步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富山乡党委书记金日说。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1043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