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高淳区砖墙镇推动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试验见成效
螃蟹“爬”出乡村振兴好路子
高淳水乡,圩田成片,阡陌纵横。一口口标准化水塘,“爬”出富民兴农“金螃蟹”,这是水乡人长久以来赖以生存的产业。如今,在砖墙镇,这一老产业被赋予新内涵,重装升级绘出乡村振兴惊艳一笔。
2021年,作为高淳区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试验项目之一,砖墙镇重点围绕螃蟹产业探索乡村产业发展机制,三年来总结形成了“设施提档+标准化养殖”促进质量兴农、种苗“芯片”筑牢产业根基、“党建引领+村企联建”做好产业保姆、“土地入股+规模经营”实现经营体系升级与联农带农共同富裕、三产融合驱动产业升级的优势特色乡村产业提档方案。
智慧助农,老产业深掘金品牌
万亩蟹塘成网、农田水渠相通,眺望永胜圩农综改水产养殖区,眼前一幕蔚为壮观。
智慧设施下水、养殖环节物联,带着好奇深入每一个塘口走访,惊叹农业精细无比。
看似平静的蟹塘里,一排物联网水质监测仪正在有序作业。水质pH值、氮氧含量等关键数据实时监测,即时传输到物联网。在原本养殖设施基础上,养殖区还全面配套完善了微孔增氧或水车增氧设施,塘口中曝气与滚轮增氧交替进行,提升精准养殖水平。
“技术升级后我们可以进行高密度养殖,让传统养殖蟹苗投放量提高了1.5倍。通过及时检测水质和病蟹处理,降低了螃蟹养殖过程中的损耗,比传统养殖产量提升20%—30%。”一众老蟹农有了新体验,进排水改造、尾水净化,以及配套的园区道路、农桥建设、穿路涵、生产管理用房、冷库等一应俱全。
曾经“只为谋得一口饭”的粗放式养殖,变成了精耕细作的富民产业。养了一辈子螃蟹的“老把式”也没想到,“八只脚的螃蟹也能爬出‘好文章’。”
抓住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试验的契机,砖墙镇下细功出好活,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目的很明确:打造硬核的螃蟹“金品牌”。
当地火速成立江苏青松生态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组建“产业方阵”,全国人大代表、固城湖青松水产专业合作联社理事长邢青松任负责人。公司对2.1万亩永胜圩现代农业园区内招商引资进入的水产养殖家庭农场、合作社和农业公司进行统一管理运营、统一养殖模式、统一技术培训、统一种苗繁育、统一饵料供给、统一品牌营销,实现生产经营规模化。
标准化养殖再加码,品牌质量掷地有声。统一养殖模式、技术培训和种苗繁育,有效提高了螃蟹产量和品质,河蟹每只规格要比普通养殖户的高10—15克。而通过统一种苗繁育和购买提供饲料、渔药,生产成本比市场价低10%左右,每亩每年可节约养殖成本1000元左右;通过统一品牌营销,销售价格比小农户零卖贵10%左右。
科技兴农,强服务锻塑竞争力
种业被称为“现代农业芯片”,种苗则是现代种养业的“芯片”。螃蟹产业走深走远,既要精耕细作提升附加值,更要打好种苗繁育主动仗。
2022年6月,高淳区政府与江苏省农业农村厅下属江苏省淡水水产研究所联合成立了江苏省河蟹产业研究中心,驻地高淳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主要开展河蟹种质资源与遗传育种、养殖技术与病害防治等研究。
硬核支撑来到“家门口”,砖墙镇毫不犹豫搭上“顺风车”,推动江苏青松生态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下属的南京固城湖河蟹产业技术研究院与江苏省河蟹产业研究中心进行对接,以“最近的距离”嫁接“最优质的农业科技资源”。
以种苗“芯片”为链,双方相辅相成。“中心”作为科研事业单位侧重于前道研发,“研究院”作为企业侧重于中后道应用推广。
在种质创新方面,“中心”重点开展选种、保种、育种,“研究院”重点开展育种、繁苗、推广。在成果转化方面,“中心”为“研究院”提供科技研发与技术支撑,鼓励科技人员参与研发任务及股权激励;“研究院”就地承接“中心”的技术成果,实现技术孵化和成果转化。
如何让“家门口”的农业科技服务再往前迈一步?砖墙镇探索出“党建引领+村企联建”的产业保姆模式——
高淳区永成农村社区股份合作社(村集体经济)引领、区内水产销售市场和文旅公司参股,撬动社会资本投资、利用省市供销系统销售网络,共同组建以江苏青松生态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为核心的螃蟹产业服务生态系统,由这个生态系统提供全方位的产前优质蟹苗供应、产中科技服务和生产资料提供、产后统一品牌打造和销售。
永胜圩内,服务真正进村入户。曾经看天吃饭、单打独斗的蟹农们腰板更直了,“有了技术支撑,抵御风险的能力变强,砖墙蟹农在市场上也有了话语权。”
联农带农,新农人逐浪共致富
砖墙镇边永胜圩,砖墙人的“共富矿”。2.1万亩永胜圩现代农业园里,覆盖了10760户的蟹塘土地,链动全镇各行政村。这里的螃蟹产业不是一盘散沙、各自为政,而是聚沙成塔、军团作战。
为螃蟹担心了几十年的老沈,终于过起舒心日子。这位永胜圩老蟹农,离开了水面,做起养殖的后道工序:捆扎、包装、加工等。与螃蟹打了一辈子交道,老沈为何要“改行”?
从砖墙镇的角度来看,答案是为了共同致富。
砖墙镇创新推出“土地入股+规模经营”模式,永胜圩的蟹塘土地全部流转到各行政村,由江苏青松生态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与各村股份经济合作社签订土地租赁合同,公司将土地流转后统一进行标准化改造,然后将每500亩划为一个工区,每个工区统一建设生产管理用房,再按照每亩2500元地租统一对外发包。
每亩2500元中,老沈这类“蟹塘主”可独得2000元,另500元注入村集体经济收入中。2000元是什么概念?对于养殖面积不成规模的小户来说,根本无法保证每亩蟹塘每年能有2000元的稳定收益。
经营体系重构,蟹农们换了增收方式,老沈也转变角色成了新农人,一下多了好几份收入,“股金、租金、薪金”加起来,早高于原先收入水平。
据测算,砖墙镇农村综合性改革实施改造的核心区2.1万亩高标准池塘螃蟹,2023年亩均产量230斤,亩均总产值超过 1.3万元,与改造前相比,均提升10%左右,承包户由原来收入不稳定到目前每年收入15万元左右。
不止于此,永胜圩的“共富矿”还在挖掘。砖墙镇持续加速推动三产融合,驱动产业进一步提档升级。除了螃蟹养殖,这里同时还深挖农业生态旅游及相关产业,依托固城湖螃蟹节,以丰富的游艺活动吸引观光投资;依托固城湖螃蟹市场多功能配套格局,带动全产业链发展;投资兴建食品产业园,推进农产品强链补链延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