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市委八届八次全会强调,要把高质量充分就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目标,放大产业发展、项目建设等带动扩大就业作用,形成高质量充分就业、高水平安全创业互促并进的良好格局。全市人社系统将贯彻落实市委全会部署安排,聚焦助力产业发展和项目服务,聚力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和高水平安全创业,擦亮“乐业淮安 幸福平安”特色品牌。
聚焦“就”在淮安,硬核式服务再加码。就业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头等大事,是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我市将建立乐业淮安“24365”保障机制,聚焦暑假、中秋、国庆等重要节点,开展系列活动吸引来淮、回淮、返淮人员“就”在淮安,对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强化就业帮扶,确保全年城镇新增就业人数达3.3万人,开展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3万人次,支持成功自主创业8000人,持续促进就业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坚持让高质量发展的过程成为就业提质扩容的过程,全面落实服务保障企业用工15条“硬核举措”,强化重特大项目、重点企业用工引才调度保障,从加强劳动力资源供需监测、拓宽招工用工渠道、促进技能型员工供给、汇聚用工服务保障合力等四方面着手,打造综合招聘、社会送工、劳务协作、校企对接等多位一体服务链。推出总部拜访、企业HR季季谈等专项活动,主动访企问需,“量身定制”需求清单、服务清单和责任清单,支持企业设立更多“定向班”、“冠名班”,全方位做好人力资源服务保障。
聚焦环境“赢”商,集成式服务再升级。营商环境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土壤”,是区域竞争的重要“软实力”。我市将巩固拓展服务重特大项目(企业)助力高质量发展“八大行动”、人社领域优化营商环境“十条措施”等成效,针对重特大项目、重点企业招工、引才、培训等方面的个性化需求,因地制宜、一企一策制定服务方案,邀请求职者担任“职场体验官”赴名企“探营”,促成重点企业与在淮院校、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结对合作,拓展与甘肃、云南、贵州等地劳务合作关系。推进人社营商环境专员挂钩服务县区行动,“一户不落”提供“111”清单式服务,即1次综合服务招聘、1次助企纾困政策宣讲、1次校企对接活动。推行“企业需求+N”集成服务模式,汇编人社惠企政策指南,变“企业找政策”为“政策找企业”,“免申即享”兑现社保降费率、稳岗补贴、一次性扩岗补助等“真金白银”,“资”润项目企业高质量发展。持续深化“企业开办”、“就业创业服务”等高频事项“一件事一次办”改革,数字赋能人社服务精简快办,为项目、企业全面发展起势加速提劲。
聚焦智“汇”发展,精准式服务再深化。重特大项目、重点企业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人才的强有力支撑。我市将围绕服务经济发展,精准锁定产业需求,突出引育并重,厚植“第一资源”赋能发展。坚持以用为本选才,擦亮“揽才入淮·共赢未来”特色品牌,创新推出“1+4”引才模式,将走出去、请进来有机结合,搭建产才“双向奔赴”桥梁。组织百亿培育企业重点项目负责人赴上海、苏州、无锡等地,与国内顶尖的人力资源服务公司进行高端人才的精准对接,为项目和企业发展引入“源头活水”。坚持学以致用育才,以培育“353”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和优势产业链为导向,重点围绕制造业“智改数转”深入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推进“招工即招生、入企即入校、校企双师联合培养”的新型学徒制,完善劳动者“点单”、人社部门“派单”、培训机构“接单”、用人单位“订单”的工作机制,为企业长远发展定向输送技能人才。加速推进在淮高校学子留淮就业创业工程,健全完善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就业创业促进机制和公共服务体系,提升驻淮高校毕业生留淮率。
聚焦“和”护淮商,贴心式服务再创新。和谐劳动关系是项目和企业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必然选择。我市将秉持“做的要比说的好、服务要比需求早”的工作理念,创新打造“和”护淮商品牌,建立民营企业劳动争议裁调对接机制,通过设立巡回仲裁庭、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和民企工作站等,“就地化解”劳动争议,大幅提升调解成功率达90%以上。集中力量开展劳动用工指导服务专项行动,调解仲裁服务“大篷车”上门宣讲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定期组织专题培训、以案释法、用工风险提醒等活动,以“菜单式”精准普法,指导企业规范用工、和谐发展。探索实施劳动关系“健康体检”,围绕劳动关系建立、劳动合同履行、劳动合同解除或终止等企业用工全周期,助企排查化解风险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