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市大力推进预案建设,抓紧完成市级、县区级预案更新。建立预案管理制度,明确预案评估、动态管理、备案管理的程序和要求,提高预案科学化、标准化、规范化水平,并按要求开展经常性的预案演练,通过演练检验预案、锻炼队伍、磨合机制、教育群众。
一是加强预案编制。市应急委办公室印发了《淮安市气象灾害应急预案》《淮安市防御洪水预案》《淮安市防御台风预案》《淮安市城市防洪预案》《淮安市地震应急预案》等39个市级专项应急预案,建立了以气象灾害预警为先导的应急响应体系。同时,为深化全市应急预案体系建设,规范基层应急预案的编制、管理、实施等工作,提高基层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推动构建“1+13+X+Y”(即:1件乡镇(街道)总体应急预案+13件共性专项应急预案+X件个性专项应急预案+Y件村居(社区)现场处置方案、生产经营单位应急预案)基层应急预案体系。13件共性专项应急预案包括《防汛(防台)抗旱应急预案》《地震应急预案》《气象灾害应急预案》。
二是加强预案演练。2023年10月13日,积极争取承办省级“突发地质灾害应急演练”,全省应急系统400余人观摩。此外,2023年我市还开展各类防灾减灾演练280余场次,数万群众参加,助力应急处置各环节对流程更加熟悉,物资供应链条更加畅通,各类救援力量协作水平有效提升。
三是加强队伍建设。推动专业队伍与消防救援队伍、社会应急队伍的错位发展、梯次发展、互补发展,推动专业救援队伍的质量建队、素质建队,形成布局合理、精干实用的应急救援力量格局;与淮安军分区联合印发《淮安市民兵应急力量纳入政府应急救援管理体系实施办法》,与市武警支队就紧急用兵的程序规范进行明确,28支市级、57支县区级专业应急救援队伍现有人数2419人,有力有序地应对了“6·16”涟水冰雹灾害、“7·20”淮阴龙卷风灾害等突发自然灾害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