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四十四年,乾隆帝下旨,在金山行宫旁,建起了一座皇家藏书楼‘文宗阁’。同过去历代皇家和私家藏书楼不同的是,它可以让官员和读书人查阅、抄录阁中的图书,一定程度上具备了现代公共图书馆的一些功能。”5月26日,在镇江市图书馆馆员顾佳贝等人的讲解和指导下,20组家庭近距离体验雕版印刷的魅力,他们手中的雕版是清代刻本《两淮盐法志》中的文宗阁实景写真图。经过涂墨、铺纸、棕刷刷印等一系列步骤,清晰的印品诞生于手下,孩子们对雕版印刷的流程和文宗阁的历史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生活中,古籍常因具有一定的理解难度而被“束之高阁”。近期,江苏各地公共图书馆推出多种活化古籍的尝试,将古籍中的精髓以展览、体验、数字化的形式提炼出来,释放并传承“元典精神”,形成并发挥文化力量。
专题展览+文化“走读”,唤醒文化记忆
古籍的价值在于穿透岁月的文化生命力。我省各地公共图书馆深入挖掘古籍资源,将其转化为主题鲜明的专题展览。
今年2月,南京图书馆举办“食为天 庆丰年——中国古代饮食文化典籍展”,从食之礼、食之道、食之味、食之效、食之典共5个方面挖掘中国古代饮食背后的文化意趣。其中,在“食之味”板块,浓缩果汁做法、古代轻食菜谱、中国火锅第一人等内容以现代方式解读古籍,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
苏州图书馆“雕经镂纬——典籍里的缂丝”特展将古籍和文化遗产相结合,从史、论、工3个角度诠释中国缂丝艺术发展史。在展览“史”篇,内容按照唐、宋、元、明、清宫廷收藏的次序依次呈现;展览“论”篇则从明代文徵明的“朋友圈”入手,由与缂丝相关的人物点评著录;在展览“工”篇,观众不仅能观摩缂丝典籍,还可以欣赏到精美的缂丝作品。
透过泛黄的纸张,厚重又灵动的历史气息扑面而来。除了静态展览,图书馆还在“文化走读”中融入更多的古籍元素。
5月12日上午,12位读者在淮安市图书馆的组织下,实地探寻古籍《鸿雪因缘图记》中记载的清晏园,沉浸式感受“清晏受福”的美景。此前,他们还打卡过《山阳河下园亭记》记载的寓园。淮安市图书馆负责人告诉记者,淮安市图书馆今年依托馆藏古籍资源打造“跟着古籍游淮安”活动,在推广阅读活动的同时,增强大家对地方文化的认同感。
2023年,南京图书馆立足明代书画家朱之蕃编撰的《金陵图咏》中的“四十景”,定制了14条走读路线,带领读者在“凭虚听雨”间徜徉文学小道,凝望“鸡笼云树”中的城墙残垣,在“平堤湖水”边赏柳怀古,体会400年前的金陵神韵。在8位“行走老师”的带领下,1000余位读者沉浸式寻访,“四十景”被逐一解读。活动不仅为景点注入了文化内涵,也让人们立体了解经典图书的时代背景。
互动体验,近距离感受古籍乐趣
找准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的连接点,才能让古籍蕴含的文化魅力可亲可感。很多图书馆通过手工体验的方式,让读者在实践中体验来自古籍的乐趣。
4月22日下午,在苏州市吴江区图书馆古籍保护中心,15组家庭在志愿者带领下参加“探寻民国花笺”的奇妙之旅。吴江区图书馆面向儿童开展“古籍小达人”科普系列活动,以手工体验的方式,引导孩子探寻曾经发生在吴江的奇闻趣事。今年以来,该馆已组织儿童体验古籍里的“诗韵茶酒香”、古籍中的“传统老游戏”等。
初夏时节,扬州市图书馆举办了一场融合拓印、钤印、雕版印刷等中国传统技艺体验的书香市集。扬州市图书馆古籍部主任徐时云说,图书馆遴选出馆藏古籍里的格言、诗文、版画等经典文化印记,邀请读者体验传统技艺,参与到古籍文化印记的新融合创作中。
如今,文创产品正成为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新抓手。南通市图书馆挖掘馆藏古籍里的文字和版画素材,邀请读者共同参与制作,已推出创意剪纸、碑帖拓印、线装笔记本等一系列文创产品;如皋市图书馆则在考试季推出“状元包”“状元口罩”,还以“发光书”的形式宣传推介《元史地名考》等馆藏珍贵古籍;南京图书馆立足馆藏书籍,开发出水浒画像、高鹗殿试卷、金陵图咏等7个系列40多个产品,其中“水浒传”系列文创产品以清代张琳绘制的《水浒传人物图像》为参考设计而成,各首领人物单独展现,再现一百零八将的身姿与风采。
“被虫蛀鼠咬的古书,经历多年风雨洗礼,摸在手里的感觉是其他东西难以取代的,能让躁动不安的心即刻宁静。”扬州边城书店创始人王军是古籍爱好者,从事古籍修复近10年。他从古籍残页中汲取灵感开发文创产品。从简单的装饰画,到古籍灯具、古籍雨伞、锦灰堆……这些因古籍而生的文创圈粉无数。如今,王军还在古运河边的三湾公园开设边城书院,专注古籍策展和研学。
古籍数字化,还原地方生活特色
在保护的基础上推动古籍传播,让古籍资源为更多人共享。如今,在数字技术的帮助下,越来越多的古籍善本从纸上搬到“云端”。
浏览“江苏省古籍数字资源集成平台”,《投笔集一卷》《憺园文集三十六卷》等文集收录其中,轻点鼠标便可逐页在线阅览。南京图书馆副馆长陈立透露,该平台目前收录南京图书馆馆藏清人文集400部,预计到年末,上线的古籍将达4000部。
苏州图书馆联合江苏嘉图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开发了古籍全文数字化平台,在原汁原味展现古籍的基础上,还实现了远程登录、全文检索、繁简字转换等功能。在嘉图董事长徐伟国看来,古籍研究可以多关注地方特色,比如从文献中提取苏州婚丧嫁娶习俗的演变过程、看看苏州古城在元明清时代是啥样等,以数字化形式在图书馆展示,让大家更好地了解城市文化。
南京图书馆通过“食光机”系列视频还原《随园食单》,把文字“翻译”成一道道真实的菜肴。今年,系列美食视频全面升级,从典籍出发解锁食物的前世今生。比如在清明前夕,视频针对南京人“吃野菜”的仪式感,在南京桃源谷围炉而坐,讲解古籍中记载的“七头一脑”,以及野菜的“最佳搭子”。
古籍整理对赓续地方文脉极为重要,从整理出版到数据库网络平台建设,江苏凤凰出版传媒集团积极推动《江苏文库》向深度数字化发展。凤凰传媒数字化中心副主任蔡立说,目前已经完成《江苏文库》前5批985册纸书数字化工作,基本实现数字出版与纸质出版同步,数据库已在全省45家公共图书馆开通,并为省内40多家高校、图书馆开通机构VIP使用权。与此同时,他们还开发江苏文脉知识图谱,并与南京师范大学合作完成“江苏文库机器翻译样例研究”,在《江苏文库》截取2000句语料译成人们能看懂的白话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