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淮阴区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积极探索化解行政争议新方法、新路径,不断推动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工作向纵深发展。
一是搭建行政争议多元化解平台。完善政府统筹、条块协作、部门齐抓共管的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工作机制,做到案件有分流、任务有分解、工作有合力。明确各行政机关的行政争议调解联络员,及时沟通相关行政争议调解工作,定期召开“圆桌会议”探讨行政争议化解工作的重点难点。打造“消有所安”市场监管领域调解室、“百企同心”涉企行政纠纷调解室、“果蔬麦香”涉农行政纠纷调解室、“劳保”工伤认定四类行政案件调解室,做好情绪疏导、法律咨询、问题分析、溯源化解,提高案件调处率。组建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专班,将全区律师、网格员、人民调解员、法律明白人等群体纳入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队伍,建立1+N争议化解工作机制,由1名律师与数名当地有影响力的调解员组成化解小组,强化依法化解的同时,也充分发挥人民调解效能。
二是推进涉企行政争议前端治理。成立淮阴区“‘问政’调解室”,探索风险评估、专班研讨、调查取证、案件评议、回访评析、监督考核“六步工作法”,工作开展以来,接待群众咨询500余人次,对各类问题分流化解120余次,排查处置行政争议80余次,帮助群众切实解决行政争议54起。探索行政争议“提前介入+调解”工作模式,完善审理阶段调解机制,利用听证等制度,听取双方意见,促使双方在法律规定范围内达成和解协议,成为行政争议化解的“前哨站”和“隔离带”。截至目前,已提前介入56起行政争议苗头案件,成功化解51起,5件较难化解案件开通绿色通道,转入行政复议流程后全部成功化解。打造行政争议“咨询、分流、疏导、维权、调解”五位一体综合性行政争议化解平台,设立“行政复议接待咨询点”30个,推动行政复议接待咨询点与司法所一体谋划、一体建设、资源共享,为来访群众提供“一站式”法律服务。
三是深化涉企行政争议全程调解。落实立案前协调机制,力争将行政争议化解关口前移,做好案件受理、办理、审结阶段“三听三谈”工作,充分听取当事人核心诉求,沟通案件细节,反馈工作进度,做好决定前沟通。坚持“分类施策”原则,推进行政争议精准化解。找准案件疑难点、突破口,对行政行为明显违法的,及时督促被申请人主动纠错,主动与相关当事人沟通,妥善处理;对因民事争议引发纠纷的,找准关键点,突出以化解民事争议为着力点,开展化解工作。建立复议文书履行挂图销号制度,对照复议文书内容,狠抓销号落实。逐一对账、现场监督、结案回访,切实做到跑偏走虚不销号、落地不实不销号、好评不高不销号,确保争议实质化解不反复。今年以来,全区复议文书履行率达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