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日报特派记者 张骏 王海燕
民营经济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不断完善落实“两个毫不动摇”的体制机制,为各类所有制企业创造公平竞争、竞相发展的良好环境。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在部署今年立法任务时提出,将制定民营经济促进法,引发社会强烈关注。
人大审议现场,“民营经济”同样成为热词。从关注民企融资难、融资贵,到各类所有制企业的平等待遇,从关注民营企业权益保护到民营经济促进法相关立法建议……代表们抛出典型案例,讲述切身感受,交流调研、观察和思考,从不同层面为促进民企发展提出意见建议。
民企融资难,难在缺容错机制
“民营企业融资为什么这么难,是因为根本上没有解决体制机制问题——容错机制!”全国人大代表、上海富申评估咨询集团董事长樊芸谈到了如何保护民企合法权益、民企为何融资难的问题。
“我认为,防止国资流失不应成为牺牲民企合法权益的理由。”樊芸说,在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合作中,我们发现有一道跨不过去的门槛——都怕被扣上“国有资产流失”这顶帽子。无论是国企负责人还是司法实践者,都怕担此责任,不论是否属于国有资产流失范畴,都要以国企利益为先,无形抬高了国资持有者的地位。这就无形之中营造出国有企业高人一等、民营企业被贬为“干儿子”的环境,这不利于市场公平竞争,不利于保护民营企业合法权益。
加强国有资产监管、防止国有资产流失非常重要,但不能泛化。樊芸说,就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而言,还是要坚持公平公正、对不同所有制企业一视同仁。要摘掉“防止国资流失”这把悬在头顶上的剑,更好破解民营企业的发展难题,推动民企健康发展、高质量发展。
樊芸认为,解决中小民营企业融资难,关键在于要建立金融机构扶持民营企业融资的容错和包容机制。
她谈到,早些年根据“一行两会”的安排和社会需求,在融资创新方面,银行曾经作出了有益探索。银行成立普惠金融部,设置有别于其他大型企业贷款的考核指标和权重。同时采用不动产抵押、无形资产质押、股权质押、固定资产抵押的方式,创新对中小企业、科创企业的贷款模式,取得了一定效果。后期监管部门出于防范风险的要求和相关监督部门的审计检查,仍沿用了传统标准,导致融资创新无疾而终。
樊芸建议,设立不同的奖惩措施,对金融机构支持民营企业贷款,探索、创新成功的银行和个人,要予以激励、实施重奖;对创新探索没有成功的,要给予他们试错的勇气和宽容试错失败的制度环境,否则没有人敢再进行探索与创新;相反,对于按部就班工作没有做好的、不思进取的,则要予以处罚。
对提升法治营商环境需求迫切
“为什么有的民企信心不足,有的民企‘躺平’,他们最担心的可能还是营商环境问题。”全国人大代表、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副院长田轩在审议时说,金融学院很多MBA、EMBA学生是上市公司的董事长、实控人、大股东,基本上都来自民企,他们对提升法治营商环境有着迫切需求。
田轩举例说,一次,他带着这些学生去一家律师事务所走访,上半场是民商法律师讲怎么签对赌协议、怎么并购,底下学生一边听一边刷手机。下半场换了刑事律师,讲如果出现协助调查等情况该怎么做,哪些话该说、哪些话不该说,底下所有学生都齐齐放下手机,竖着耳朵认认真真听。
田轩说,营造良好营商环境,最重要的是法治保护。这是稳定企业家信心的重要保障。要做好对企业家的保护,严格区分经济纠纷与经济犯罪、行政违法与刑事犯罪、单位犯罪与个人犯罪等界限,对于一些轻微违法行为,还是要把它限制在民事范畴内。
“另一方面,对于那些涉及金融市场、资本市场的严重犯罪,要加大打击力度。”田轩说,在美国资本市场,一个企业如果被发现发生了像财务造假、欺诈发行、内部交易或者是操纵市场这样的严重违法,会受到非常严厉的处罚,他们会被开天价罚单,会遭到集体诉讼,甚至企业负责人要负刑事责任。
田轩说,要打好“组合拳”,对严重干扰资本市场运行的重大违法行为加大惩罚力度。这样才能够真正让注册制“两条腿走路”,更好维护资本市场健康有序运行。
通过立法优化民企产权保护制度
民营经济促进法立法工作已经全面启动。“相信将发挥立法在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作用,切实从法律制度上把平等对待国企民企的要求落下来,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全国人大代表、威达高科技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周桐宇说。
周桐宇认为,民营经济在市场经济发展中政策扶持存在一定“温差”,市场竞争面临隐形壁垒。她建议,要通过立法优化民企的产权保护制度,尽量减少行政行为对民营企业产权的限制与减损。要立法保障民企平等使用生产要素,降低民营企业市场准入门槛,破除投融资等环节的制度性障碍,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
“立法既要关注民营企业融资环境的改善,又要压实行政部门职责,建立适合民企的授信体制,以满足民营企业发展的实际需求。”周桐宇说,还需要持续完善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规范体系,严厉打击侵犯商业秘密、假冒商标等不正当竞争行为,保障民营企业及民营企业家的合法权益。解放日报北京3月10日专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