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芜湖市通用航空业发展迅速,被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记者日前在芜湖县航产园采访发现,通过做强“体制、体系、体能”优势,持续深化“一区两基地”建设,芜湖市通航产业生态链进一步拓展,成为加快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实现“四个走在前列”的重要引擎。
激活体制,上游下游协同发展
9月29日,2019四川航展开幕当天。中电科钻石飞机交付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10架飞机,并签订第二批28架飞机购买合同。
实际上,2018年底的数据已经表明,中电科钻石飞机交付量位居全国第一,研发能力和市场表现抢眼:其自主生产的CA42、CA20机型实现批量生产,今年可交付50架以上;在全省首获适航认证,自研国内首架2吨级双发长航时无人机CU42,成功首飞;MPP多用途飞机与全球最大的专业摄影测量与遥感公司签订合作协议;TA-20全球首款碳纤维复合材料军民两用教练机首飞成功……
“芜湖通航产业从诞生之初,就主动加强与央企合作。以央企为龙头,助力产业优化升级,带动上下游民企共同发展。”航产园相关负责人说。
在航产园,航天科技向专门研发航空发动机的航瑞航空动力注入资金1.5亿元;与中航规划院、北航等共建航空小镇。航空小镇将布局建设5G+技术及物联网应用、北斗地基增强系统基站,推动小镇朝着集展示、接待、会谈、科技体验、休闲为一体的方向升级。同时,建设芜湖地理信息产业园,争取落户一批地理信息企业,拓展通航产业深度。
完备体系,产业链条延长壮大
“芜湖通航产业已形成串珠成链、稳步壮大的大趋势。”聚焦补链延链强链,芜湖市通航产业一方面招大引强,另一方面同步跟进小而精的航空部件企业项目,积少成多。
数据显示,航产园已吸引包括整机、发动机、航电系统、航空部附件、航空维修、航空材料等40余个关联企业入驻,总投资额超200亿元。2019年新增亿元以上项目13个,协议总投资额41亿元;在谈重点项目12个,拟投资总额约50亿元。截至今年10月底,通航产业产值91.37亿元,同比增长11.5%,税收收入1.79亿元,同比增长14%。
当前,芜湖市正在以中电科钻石飞机为龙头,对接国内外先进航空制造企业,建设高端通用飞机研发制造基地;推进以航瑞航空动力、钻石发动机、长捷动力为龙头的航空发动机研制企业集群发展。其中,航空动力研制基地已纳入省部共建,成功自主研发9款活塞发动机。
通航产业链条运行是否顺畅,还要看核心环节、关键配套的技术水平。卓尔航空产品出口74个国家和地区;雄名航空端齿与英国罗罗、韩国斗山等国外名企开展技术深度合作;博鹰无人机飞控系统也已投产。
储备体能,创新要素加速集聚
一架架飞机带来一片产业,一个个含金量十足的平台、政策、配套,才真正让产业“飞得高”“飞得久”。为此,芜湖市积极储备创新要素和高端人才,为通用通航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赋予强劲动能。
科研实力稳步增强。积极与清华大学、北航、南航、中电科14所、中国民航适航审定中心、中公教育等政校企、科研院所、产业协会合作共建,推动各项国家级工程研究中心、院士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重大科技专项落地。目前园区有创新人才500余人,其中省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领军人才9人、创新创业领军人才10人、创新创业高端人才24人。先后牵头组建或成立安徽省通航产业协会、安徽省通航知识产权联盟、长三角G60科创走廊通航产业联盟等社会团体或组织。建有2个重点实验室,1个工程实验室,7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8个企业技术中心,4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3个院士工作站。筹建安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
政策保障落实落细。出台扶持产业发展“1+5+6”政策体系,对通航企业成长全过程进行支持覆盖。市县两级航投公司、中国兵器工业集团正同步发起设立至少100亿元的航空产业基金,筑牢企业发展资金链。启动“一企一档”数据库建设,“航产通”APP上线测试,兑现扶持奖金达1.2亿元。
配套建设马不停蹄。促进芜宣机场加速融入长三角世界级机场群规划,突出芜湖空港经济区区位定义,重点布局通航制造区、通航研发区、通航运营区、空港物流园、综合维修基地、航空休闲等项目功能板块。三元通航机场升级改造项目按照A类通用机场申报标准稳妥施工,260亩运营区土地报批率100%,保障钻石、中科飞机等试飞14架次。启动空港物流园等项目建设, 开工建设中航油供油工程1标段。
“下一步,我们着力优环境、聚焦产业链、紧盯高精尖,提升竞争力。持续做大做强航空产业体量质量,加快构建特色鲜明、链条完整的现代航空产业体系。”芜湖市航产园相关负责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