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高质量发展,归根结底要靠高水平创新人才。“十三五”时期,芜湖全力推进人才强市建设,至“十三五”末,全市人才资源总量99.38万人,占人口总量的27.3%,人才要素为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十四五”时期是芜湖加快打造省域副中心、建设人民城市,开启新阶段现代化美好芜湖建设新征程的重要时期。刚刚发布的《芜湖市“十四五”人才发展规划》明确提出,要以人才引领芜湖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实现“芜湖起飞”。
从“十三五”时期的“支撑”到“十四五”规划中的“引领”,一词之差,体现出人才对芜湖发展所起到的作用将更加突出、地位将更加重要。“十四五”期间,芜湖将打造区域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加大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企业家人才和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引进和使用力度,加速构建人才引领发展的新格局。
蓝图绘就:奋力打造区域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
步入“十四五”,芜湖人才发展面临的内外部环境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人才作用从支撑到引领转变,人才引力从政策到环境转变,人才队伍从扩容向提质转变,人才治理从传统到现代转变。这要求芜湖必须进一步改革创新,在引进、培养、评价、使用、激励、服务人才等方面实现更大突破。
根据《芜湖市“十四五”人才发展规划》,到2025年,将芜湖打造成为各类人才荟萃集聚、创新要素高度整合、创新创业高度活跃、人才生态高度优越的人才蓄水池和创新策源地,打造区域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着力推进“紫云英人才计划”,努力实现“垂直崛起”,在加快打造省域副中心、建设人民城市新征程中谱写人才工作新篇章。具体目标为——
人才总量稳步增长。到2025年,力争新招引落地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300个,引进领军人才1000名,集聚高端人才10000名,累计引进高校毕业生30万名左右;引进50名教育高层次人才,分层次培养20名教育家型教师(校长)、300名卓越教师(校长)、1000名中小学市级骨干教师;引进100名卫生高层次人才,分层培养50名市级名医、100名卫生优秀人才、200名卫生骨干人才。
人才结构持续改善。到2025年,全员劳动生产率年均增长7%,高技能人才占技能人才比例达到22%以上,专业技术人才高级职称比例达到10%左右;在关键核心技术领域拥有一批战略科技人才、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建强一批本土人才,培育一批青年人才,在经济社会各领域形成一批引领支撑行业和产业发展的优秀人才。
人才环境和效能明显提升。到2025年,人力资本投资占地区生产总值比例达到15%以上;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年增长率达9%,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70件;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模工业总产值比重超过42%。
城市高质量发展,归根结底要靠高水平创新人才。“十三五”时期,芜湖全力推进人才强市建设,至“十三五”末,全市人才资源总量99.38万人,占人口总量的27.3%,人才要素为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十四五”时期是芜湖加快打造省域副中心、建设人民城市,开启新阶段现代化美好芜湖建设新征程的重要时期。刚刚发布的《芜湖市“十四五”人才发展规划》明确提出,要以人才引领芜湖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实现“芜湖起飞”。
从“十三五”时期的“支撑”到“十四五”规划中的“引领”,一词之差,体现出人才对芜湖发展所起到的作用将更加突出、地位将更加重要。“十四五”期间,芜湖将打造区域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加大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企业家人才和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引进和使用力度,加速构建人才引领发展的新格局。
蓝图绘就:奋力打造区域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
步入“十四五”,芜湖人才发展面临的内外部环境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人才作用从支撑到引领转变,人才引力从政策到环境转变,人才队伍从扩容向提质转变,人才治理从传统到现代转变。这要求芜湖必须进一步改革创新,在引进、培养、评价、使用、激励、服务人才等方面实现更大突破。
根据《芜湖市“十四五”人才发展规划》,到2025年,将芜湖打造成为各类人才荟萃集聚、创新要素高度整合、创新创业高度活跃、人才生态高度优越的人才蓄水池和创新策源地,打造区域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着力推进“紫云英人才计划”,努力实现“垂直崛起”,在加快打造省域副中心、建设人民城市新征程中谱写人才工作新篇章。具体目标为——
人才总量稳步增长。到2025年,力争新招引落地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300个,引进领军人才1000名,集聚高端人才10000名,累计引进高校毕业生30万名左右;引进50名教育高层次人才,分层次培养20名教育家型教师(校长)、300名卓越教师(校长)、1000名中小学市级骨干教师;引进100名卫生高层次人才,分层培养50名市级名医、100名卫生优秀人才、200名卫生骨干人才。
人才结构持续改善。到2025年,全员劳动生产率年均增长7%,高技能人才占技能人才比例达到22%以上,专业技术人才高级职称比例达到10%左右;在关键核心技术领域拥有一批战略科技人才、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建强一批本土人才,培育一批青年人才,在经济社会各领域形成一批引领支撑行业和产业发展的优秀人才。
人才环境和效能明显提升。到2025年,人力资本投资占地区生产总值比例达到15%以上;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年增长率达9%,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70件;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模工业总产值比重超过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