芜湖

首页>地方频道>芜湖>要闻

“芜湖大米”新品种从这里走向“国考”

  眼下正是晚稻移栽最后关键时期。7月5日下午,在位于芜湖市弋江区白马街道新义村的安徽袁粮种业科学研究院核心科研育苗基地,村民们正低头弯腰娴熟地起秧、捆秧、分秧,按区域进行拉线手工插秧,确保最后一批39个品种近3万株秧苗“对号入座”试验田。

  “此批39个晚稻品种主要为‘芜湖大米’量身定制,聚集了优质、香型、长粒、抗病等优良基因。”研究院院长、袁隆平企业院士工作站站长、博士乔保建介绍,这些新品种大多培育了四五年时间,今年开始进入全国“考试”,将在长江中下游7省市26个试验点进行2年区域试验和1年生产试验。只有顺利通过测试,综合指标达标后才有资格通过国家审定,准许用于市场推广。

  为了保障各品种试验结果的公平,减少田间试验误差,从播种到插秧,都只能舍弃先进便捷的机器,采用“个性化定制”的传统人工方式。

  记者现场看到,在同一块试验田中,每种秧苗都被随机分在三个小区,每个区域定植255株,村民们需严格按区域将做好标记的秧苗准确栽插,保证行距、株距、株数一致。如果发现错号、错苗、倒苗,会立即要求拔除,重新扶苗栽插。

  粮食是社稷之本,种业是粮食之基。从海南三亚迁入芜湖的安徽袁粮水稻产业有限公司就是一家种业高新技术企业,2013年该公司成立安徽袁粮种业科学研究院;并经安徽省科技厅批准,设立袁隆平企业院士工作站。近年来,在袁隆平院士专家团队的指导下,公司先后育成高产稳产、优质抗逆的杂交水稻新品种30多个,年种子生产能力超过1000万公斤。其中,已建成108亩高标准农田的新义村核心科研育种基地,承担国家杂交水稻区域试验、国家水稻新品种核心展示以及公司水稻种质创新和新品种研发、新品种新技术集成配套技术研究等,现种植育种材料2万多份、新品种3000多个。

  “新义村基地目前已育成部颁二级优质食用稻谷品质标准的杂交水稻品种5个、部颁三级优质杂交水稻品种1个,年推广种植面积达500多万亩。”专注育种30年、深受袁隆平精神熏陶的乔保建博士表示,种子是农业的“芯片”,研究院将继续联合弋江区共同打造国内一流的超级杂交水稻生物育种基地、农业新技术新成果示范展示基地、“芜湖大米”育种基地,为芜湖农业高质高效发展注入新动力,为国家粮食安全作出更大贡献。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12496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