芜湖

首页>地方频道>芜湖>要闻

芜湖:打造开放新高地 赋能高质量发展

  2020年9月24日,自贸试验区落子安徽,芜湖片区随之揭开面纱,开启芜湖改革开放、接轨世界的新航程。

  敢为人先,先行先试。两年多的砥砺奋进、笃定前行,自贸试验区芜湖片区各方面工作稳步推进,在助力芜湖经济高质量发展中交出了一份不俗答卷。

  100项改革试点任务已实施98项,探索86项制度创新成果,其中30项入选全省制度成果和创新案例。多项省级层面审批事项在全省自贸试验区块内首次承接,成功落地安徽首只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基金,设立省内首个自贸试验区“无差别受理”综合窗口……诸多“首个”,彰显出芜湖为国家战略探新路的勇气担当。

  围绕产业需求开展制度创新 做优营商环境

  挖掘机轰隆作响、工程车辆往来穿梭……11月初,记者在位于芜湖综保区内的富春染织智能化精密纺纱项目现场,看到一派忙碌的施工景象,一个崭新的厂区已初现规模。

  “在这里投资是最明智的选择。从项目的签约到建设前后仅三个月时间,就完成了环评、能评、安评等相关手续,大大提高了运行效率和资金使用率。”富春染织副总经理王金成告诉记者,项目今年1月开工,预计2023年1月就可投产,将实现销售收入10亿元。“自贸试验区的制度创新给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帮助。”

  王金成提及的制度创新,是芜湖片区探索的“分段施工许可+承诺制+容缺受理”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申请材料从32项精简为9项,1个工作日内可完成预审手续,基本实现拿地即开工。富春染织正是芜湖市首个实现“拿地即开工”的一般工业项目。

  挂牌两年来,自贸试验区芜湖片区坚持“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用足用活用好国家赋予的制度创新空间,不断激发自贸政策外溢,多领域持续释放改革红利。自贸试验区芜湖片区在全省率先开展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将省、市、区级赋权事项融合为“一套清单”,清单内382项事项集中到行政审批局“一站式”办理,真正做到“一颗印章管审批”。创新实施市场主体登记“确认制”,企业开办审批最快仅需20分钟。

  随着越来越多投资贸易便利化举措接踵落地,自贸试验区对于投资的吸引力不断增强,“双招双引”成果丰硕。累计对接有效招商引资项目109个,信义集团玻璃装备国际贸易仓储、中科院物联网研究院、航天智能科技研究院等项目相继签约落地。富春染织、华丰汽车电子、昌永得超大重型工程机械钢结构等重点项目借着自贸试验区改革和制度创新的“东风”加速落户、增资扩容,菜鸟、天猫国际等跨境电商区域中心仓持续做大做强,渐次点缀出芜湖片区发展的宏图画卷。

  项目纷至沓来,如何做好服务保障是重中之重。两年来,自贸试验区芜湖片区着力营造国际化、市场化、法治化的公平、统一、高效的营商环境。设立“为企服务”“金融超市”“人才驿站”“政策兑现”等专窗,设立芜湖片区知识产权维权援助工作站及公证办理点、仲裁服务点,对企业的诉求给予快速响应、政策解读、项目申报和资源对接的一系列专业支持,切实为企业排忧解难。

  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 继续敢为人先

  连日来,自贸试验区芜湖片区掀起了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热潮,在热烈的讨论氛围中,未来共同奋斗的蓝图更加清晰。

  在创新改革的道路上,自贸试验区芜湖片区自我加压、自我突破的脚步不停歇,继续以制度创新为核心,用改革的深度带来开放的力度。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自贸试验区芜湖片区制度创新局局长王安表示,芜湖片区将对标国际经贸规则,充分利用好国家港口型物流枢纽城市和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的国字招牌,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推动贸易、投资自由便利化,以制度创新助力片区主导产业发展。

  从“试验田”迈向“丰产田”,众多新的改革举措将在芜湖片区内继续播种、生根、发芽……芜湖片区围绕主导产业,强力推进“双招双引”,持续引进“保税+”新业态,加速智慧综保区、智慧出行、智慧港口应用场景建设,打造集基础设施、服务、运营智慧化为一体的自贸试验区。

  在持续提升综保区承载力方面,芜湖片区加快推进国际贸易创新产业园项目建设,打造“三基地一平台”,建成智能保税仓二期。探索搭建一批服务外向型经济平台,推动新型易货贸易规模化开展,做大汽车出口金融服务平台,助力芜湖生产的汽车远销海外。

  同时,芜湖片区将深化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在“集成问诊+流程再造”工程建设审批新模式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流程、简化程序,打造以工程建设审批为切入点的企业一站式审批服务模式。

  潜力无限,未来可期。加快新一轮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自贸试验区芜湖片区正全力以赴。芜湖片区管委会主任何红旗表示,党的二十大报告对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我们将坚决扛起“为国家试制度、为地方谋发展”重任,深入实施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充分发挥自贸试验区先行先试优势,重点围绕产业优化升级、贸易投资便利化、营商环境优化等开展制度创新,积极探索保税维修、保税研发等新业态新模式,助推优势企业加快“走出去”步伐,赋能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168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