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下的田野总是满溢丰收的金黄。11月7日一早,在繁昌区平铺镇的修雪家庭农场里,一台机械化收割机正在稻田里卖力地奔忙。尽管7月底已抢收了一季,此时又是一片稻谷粒粒饱满的丰收田。
当天正是全市低节位再生稻二茬稻机收测产观摩会。这边农技人员们现场忙着估算刚收下来的稻谷亩产多少,那边来自各县市区的种粮大户和农技人员们兴致勃勃地交流起“种植经”。
“今年年成好啊,风调雨顺,我的再生稻产量也好,头茬亩产600公斤左右,二茬刚刚测算的也有400多公斤。”修雪家庭农场的负责人李修雪掩不住欣喜,“再生稻比种传统稻谷亩产增收300公斤左右,成本仅增加每亩100-200元,我这200多亩田,一年粗略估计可增收个6-7万元。”
再生稻是指在头季稻收割后,稻桩上的休眠芽在适宜的温、光、水条件下再次萌芽抽穗,再收获一季的水稻栽培模式,既省工、省时、省种,又提高了单位面积产量,增加粮食总产和农民收入,简单来说就是“一次播种、两季收获”。
繁昌区农技推广中心主任高平告诉记者,平铺镇是芜湖传统的双季稻区,过去“双抢”时,正赶上全年气温最高的时候,劳动强度大,近年来双季稻种植面积始终上不去。为此,繁昌区积极探索发展再生稻种植模式,减轻了劳动强度,节约了资源和生产成本,粮食产量和效益双双增加了。
“今年全市秋粮种植面积有200多万亩,其中再生稻种植面积有8万亩,目前都进入收割期,亩产普遍都比往年要高,今年是一个丰收的年份!”市农技中心农技站站长丁卫东感叹道,“再生稻的好处,一是提升产量,种一季,收两茬。两茬加起来亩产可超1000公斤,成为名副其实的‘吨粮田’。二是中间省去了再次耕种的过程,省工。三是节省了成本,只需要用一点肥料,农药、除草剂也不需要,还解决了秸秆问题。第四,农药用得少,保证了米质好。”
粮食丰产,种粮人心里也有了底气。李修雪种了两年再生稻,也让周边农户动了心。现在他已经带动了周边20多家农户种上了再生稻。“我们再生稻单产水平在全省都可以说是‘遥遥领先’。”丁卫东自信地笑道,“正常年份,第二季亩产在350-400公斤,高产田可达450-500公斤,所以我们正在全市大力推广再生稻的种植,这对于我市粮食增产意义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