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5日下午,在位于合肥的国轩高科电池产线上,自动搬运车将刚刚检测好的重约1.5吨的4块电池模组转移到电池包组装工序,接着工人在流水线上做进一步的配件组装操作,整个过程流畅自然。
“这些电池包不仅给国内的新能源车制造商供货,还远销海外。”国轩高科工研总院分管智能制造研发业务的徐兴无副院长告诉记者,目前国轩在中国、欧洲、非洲、美洲及其他亚太地区已初步形成全球布局,从研发、制造、销售再到电池回收,构建了一体化的产业链条。“去年已逐步在德国、美国、印尼、泰国、印度实现本地化生产。其中最新一代产线自动化率已达到95%。预计2025年全球产能有望突破300GWh。”徐兴无说。
坚持自主创新,研发生产品质一流的产品,是国轩新能源电池畅销世界的重要法宝。
LFP(磷酸铁锂)电池具有安全、循环寿命长、成本低等优点,但能量密度较低阻碍了其在新能源汽车上的广泛应用。“在2015年以前,电芯能量密度140Wh/kg被认为是行业的天花板,但我们不信邪,依靠科技创新,不断打破这个天花板。”徐兴无告诉记者,通过自研电池材料,加大工程研发投入,到2019年提升到190Wh/kg,是当时世界最高的。为继续提升能量密度,国轩高科在LFP基础上加入锰元素,投入近10年时间研发启晨 LMFP(磷酸锰铁锂)电芯,实现240Wh/kg的质量能量密度,轻松实现18分钟的快充,并且通过了所有的安全测试。
“正因为启晨材料的高能量密度,我们不用三元材料,同样可以做到续航1000公里。成本方面,与磷酸铁锂电池相比,只是加了锰元素,略微提升5%左右。”国轩高科工研总院分管电池材料研发的周复副院长介绍。
随着太阳能、风能发电的普及,储能的需求也在不断提升。储能遇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成本,多年来业界普遍认为如果储能成本能降到0.1元/千瓦时,储能设备才能大规模应用。徐兴无介绍,经过对正负极材料和电解液的优化改良,同时又研发了电池补锂技术,通过延长电池使用寿命实现了储能降本。
优质的产品吸引了海外客户的青睐。近日,国轩高科旗下分公司国轩日本与大和能源、CO2OS在日本东京签订合作协议,将共同在日本开展储能电站开发及运维等业务。预计未来2年内,该合作将根据电网侧储能电站及可再生能源发电侧储能电站的相关需求,引进共计1GWh的储能电池产品。
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蓬勃发展,新能源电池的循环利用成为人们普遍关心的环保问题。周复告诉记者,电池回收方面,每年可处理5万吨废旧电池及1万吨报废极片,除去回收过程中的部分损耗,废物无害化处理可达100%,磷酸铁和碳酸锂产品达到电池级别。
记者手记
发展新质生产力,核心在创新。近年来在新能源动力电池的赛道上可谓万马奔腾,参与者众多,国轩高科为什么能在那么多竞争者中脱颖而出,将产品卖到世界各地,并在海外多国建厂输出“安徽制造”,成为安徽乃至中国新能源领域的领军企业呢?原因无他,就是紧紧抓住了自主创新这个根本。希望未来有更多的企业通过创新走向世界,成为安徽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闪亮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