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7日,杨阳在查看菌包生长情况。
在肥东县元疃镇塘西社区,有一位返乡创业的“新农人”——今年35岁的杨阳,博士毕业于安徽农业大学蔬菜学专业。2023年12月,杨阳回到家乡创办了一家农业科技公司,独辟蹊径的他利用所学知识,让菌菇住上了“智慧房”。
小菌菇住上“智慧房”
10月17日,在安徽食必安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食用菌数智生产间内,一排排架子上整齐地码放着白色的菌包,空气中散发着平菇独特的清香味道。
“你看,这些菌棒都是浓白色的,说明菌丝正在萌发。菌丝越密、颜色越白说明长势越好,过不了几天就会有小平菇‘破巢而出’。”身为公司负责人的杨阳正在查看平菇的生长情况。
“别看这里不大,只有48平方米,但是却存放了1万余个菌包,一茬能出5000斤平菇。”杨阳告诉记者,生产间内的菌包大约7天能出1茬菇,一个生产周期能出4茬菇,总产量约2万斤。
“菌包废弃后,我们会换上新的菌包,在食用菌数智生产间内,能够实现一年四季不间断产菇,稳定供应合肥市场。”杨阳表示,食用菌在夏季和冬季生长缓慢,普通菇农难以实现一年四季采收。而他的生产间配置了自主研发的食用菌种植环境专家控制系统,能够实时监控、调节里面的温度、湿度、二氧化碳浓度等各项指标。
“有了这套系统,生产间就像拥有了一个‘智慧管家’,能够全年不间断地替我照顾菌菇,实现了集智能化、信息化、数字化为一体的工厂化种植模式,再也不用‘望天收’了。”
杨阳告诉记者,通过这种模式种出来的平菇,品质更好,身价也比普通平菇要高。“批发价每斤约12元,主要销往合肥周边商场,销路不愁。”
把智慧农业带回家乡
博士学历,为何选择回乡创业当一名新农人?当记者问及杨阳返乡创业的原因,心怀梦想的他说起了自己与农业结缘的故事。
杨阳是土生土长的肥东县元疃镇人。大学时,他学的是空乘专业。一次偶然的机会,杨阳到国外进行学习交流,看到国外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他觉得,中国的乡村有着更广阔的天地,年轻人可以大有作为。于是,杨阳决定跨专业考研,先后取得了安徽农业大学蔬菜学的硕士和博士学位。
“对于我返乡创业这件事,家里人也支持我。我在这里长大,我想把先进的农业生产方式带回家乡,也让更多人走上致富路。”
“镇里了解到我想返乡创业的想法后,帮我寻找到了合适的场地,发展食用菌工厂化种植。”杨阳说,2023年12月,他租下了一处闲置的小学,将教室改造成数智生产间,在今年5月正式投产。
“我们公司主要种植平菇、蒜黄、花生芽等。每个生产车间虽然看起来不大,但是经济效益可观。以食用菌数智生产间为例,占地不到50平方米,一年的利润约二三十万元,差不多相当于5亩传统菌菇大棚的年利润。”
杨阳说,年后,他还计划扩大生产规模,增加蔬菜品种,让产量进一步提升。
“杨博士回家乡创业,镇里是大力支持的。我们也希望通过他链接更多的农业专家资源,带动元疃镇食用菌产业走上‘快车道’。”元疃镇农办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该镇致力于打造产、供、销一体的特色蘑菇小镇,希望能够引进更多优秀人才和企业,引领菌菇产业做大做强。
合肥通客户端-合报全媒体记者 卫晓敏/文 高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