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理念的生根,芜湖市委、市政府坚持抓生态就是促发展的理念,严格贯彻落实新《环保法》,紧紧围绕服务科学发展和转型升级两条主线,以改善环境质量为目标,加强大气、水、土壤环境保护;以污染减排为手段,为经济健康持续发展腾出环境空间;以严格监管执法为重点,注重解决影响人民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近年来,芜湖全市上下凝心聚力,攻坚克难,依法、创新形势,狠抓环境污染整治,突出“八个着力”、打好三大战役,着力推进环境污染防治;服务产业转型升级,优化经济发展;强化标本兼治,保障环境安全;加强生态建设,推进城乡环保统筹;注重宣传教育,营造全民参与氛围;抓好能力建设,提升队伍水平。环境质量得到了明显改善。为推进“四个芜湖”建设、打造经济和城市两个升级版,积蓄了绿色动力。
深入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2015年,芜湖市委、市政府召开了高规格的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推进会,市政府与各县区、开发区及有关部门签订《大气污染防治目标责任书》。市大气办每周印发工作简报,通报工作进展情况,采取召开调度会、现场核查、专题调研等多种形式,对存在问题逐条梳理,认真研究,督促整改落实。市大气办各成员单位对照职责分工,狠抓燃煤锅炉淘汰、工业污染防治、黄标车淘汰、秸秆禁烧、扬尘整治和油气回收治理等工作。2016年6月,出台了《芜湖市区域环境空气质量考核管理办法》,规定自6月27日起,根据全市4个空气自动监测点所测PM10浓度指标,对镜湖、弋江、鸠江和经开区进行考核,并予以奖惩,排名和奖罚结果及时向社会公布,市财政局年终兑现奖惩金额。芜湖全市大气污染防治渐显成效。
贯彻落实《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按照省政府要求,芜湖市于2015年10月成立了水污染防治工作领导小组,2016年1月正式印发实施《芜湖市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市政府与各县区政府签订了水污染防治目标责任书,编制了《青山河水体达标方案》和《漳河水体达标方案》。规划支撑,系统治理,全面加快推进流域水污染治理工作。同时狠抓集中式饮用水源地环境整治,完成县级以上、乡镇及农村饮用水源保护区和保护范围的划定、报批。开展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日常例行监测并每月发布信息。定期开展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专项执法检查。加快备用水源建设进度。强化黑臭水体治理。实施城区污染河道整治和修复工程,改善城区水环境。
齐抓共管,疏堵结合,秸秆禁烧工作实现零火点。芜湖市各县区、开发区切实担负起主体责任,成立了以党政主要负责同志任组长的秸秆禁烧领导小组,建立和完善了“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联动、全民参与、齐抓共管”的长效禁烧机制。市环保局、发改委、农委、公安局、交通运输局、安监局分片督查,各地派出秸秆禁烧巡查人员,坚持到边到角,不留死角,确保不燃一处火。通过秸秆机械化全量还田、秸秆能源化、饲料化、基料化利用等途径推行秸秆综合利用,已建成秸秆综合利用加工厂6家、秸秆电厂1家,秸秆综合利用率达88.5%。
精心组织,全面覆盖,深入开展环保执法行动。芜湖严格实行网格化管理,建立了污染源信息数据库,重点实行污染源日常环境监管随机抽查,全面推进环境行政执法后督察,确保环境问题整改落实到位。持续开展“一厂一档”建设工作,目前已有71家企业建立了档案。加大重点行业整治力度,设立“环境违法曝光台”等信息公开专栏,及时向社会公开违法企业的查处及整改情况。开展部门联动执法,与市工商联等部门共同编制《市场监管网格员工作手册(试行)》,目前,环保局市级综合监管平台已经开通,对全市餐饮业油烟净化装置进行监管。完善信访渠道,保证信访办结率。
开展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芜湖连续多年,组织开展了化工企业环境污染隐患排查整治、河流型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专项执法检查、铅酸蓄电池企业集中整治、规模化畜禽养殖场专项执法检查、危险废物专项执法检查、环境安全百日大检查、违法违规建设项目清理、环境保护大检查等执法活动。
城乡一体,创治结合,生态市建设和农村环保工作取得成效。芜湖在全省率先编制《芜湖市生态保护红线规划》。加大农村环境保护建设投入,分别在四县实施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工程,建成了一批垃圾处理、污水处理、水源保护等工程项目,取得积极成效。全市已成功创建省级生态县2个;16个国家级、14个省级生态镇;国家级生态村1个、省级生态村69个、市级生态村249个。芜湖县创建国家级生态示范县通过环保部技术评估,市经开区获准创建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
夯实基础,补齐短板,环保能力建设逐步加强。配备了激光遥感排气污染自动监测车。市区在三山区和城东新区新增2个空气自动监测站,目前处于试运行之中。监测监控能力得到提高。环保与气象部门加强合作,出台了《芜湖市重污染天气监测预警实施细则》,强化了监测预警能力。强化环境宣教工作。以环保法规政策解读宣传、环保基本知识普及和环境违法行为曝光为主要内容,开展形式多样的环保宣传教育活动。加强环境保护信息公开,及时公布环境管理和质量信息,畅通投诉渠道。组织开展“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等创建活动。注重发挥环保志愿者和民间环保组织的作用,发动群众广泛参与对企业的日常监督。(芜湖政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