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暑假,“热”的不只是天气,还有以中小学生为主的研学游。从绍兴黄酒博物馆的古法酿酒技艺体验,到名校风采的沉浸式学习,再到军旅生活的初体验与雨林探险的刺激……各类研学路线百花齐放,上线各大旅游平台。
近年来,研学游作为一种将学旅相结合的教育方式,成为了很多孩子假期的必选项。
然而,随着研学游市场迅速升温,这一热潮背后,逐渐暴露出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如部分研学基地存在课程体系不健全、特质不明确、专业人才匮乏等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影响了研学游的教育效果,使得部分研学活动陷入了“游而不学”或“学而不研”的困境。
打卡式研学游日渐增多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北海小学每年寒暑假都会组织小队活动,以研学游的方式,鼓励学生走出校园、拓宽视野、增长知识。这些活动通常由班主任委派给班级中有能力的家长领头组织,为孩子们策划出丰富多样的研学方案。在绍兴,诸如北海小学类似的组队研学活动有很多。然而,在实际参与中,记者发现,一些研学活动逐渐偏离了初衷,变成了简单地打卡拍照式完成任务,其研学效果大打折扣。在一次研学游活动现场,记者捕捉到了一幕引人深思的场景:带队老师向讲解员提出了“是否可以加快讲解参观速度”的请求。看似无心的一句话,却折射出当前研学活动中以任务为导向的问题。 从热情参与到有抵触情绪,家长们对研学游的感触也发生了转变。一位家长曾在研学过程中透露,在研学游的初期,由于新鲜感和选择多样性,无论是孩子还是家长都充满了热情。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尤其是当孩子升入高年级后,当地有限的研学地点逐渐被“打卡”完毕,家长们面临着选择空间日益缩小的境遇,对于研学游的热情也因此逐步下降。针对这一问题,北海小学郦春梅老师表示,家长们的理念和能力不同,能调动的资源也千差万别,因此每个班级组织的研学活动确实良莠不齐,有的班级能策划出精彩纷呈、充满体验感的研学活动,而有的班级直接拍张照过过场。这不由让人深思,研学游意义何在? 别让研学游成为负担 事实上,不仅是研学过程中存在问题,后续的“作业”也让不少家长头疼。“组织起来还算容易的,繁琐的是后续的写稿、发表等工作,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皋埠街道中心小学一七班何依娜的妈妈郭慧表示,“虽然有一定难度,但如果仅仅满足于打卡拍照的形式主义,那就失去研学的意义了,也不是家长和老师的初衷。”据了解,像何依娜所在的班级,暑期研学项目有3个,家长们筛选和策划好活动方案后,会在家长群里发布相关活动信息,有兴趣的学生接龙报名。接着由策划的家长组织安排实地研学,期间老师会给予指导。郭慧告诉记者:“像垃圾分类的研学,我还当了主持人,现场给孩子们进行垃圾分类知识点竞赛,家长们都希望组织的研学项目能让孩子学到点东西。” 此外,有老师表示,在研学活动中,应该更多的关注孩子的主体地位,他们不能仅仅是被动的接收者,更应成为积极探索的学习者,引导孩子主动参与和积极思考。 如何提升研学游的教育效果和质量,教体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在开展活动的过程中,对基地资质特别是师资的配置和课程的设计很重要,使研学方案能满足学生多元化需求,如农业研学基地开设成科普型、观赏型与体验型为一体的农业科技研学活动;乡村研学开拓集乡村文化、乡村风情、民俗传统、农耕体验、自然野趣、土菜美食、野外生存训练等为主题的课程体系。研学教育是以研究性探索为目的,打破课堂常规的教学方式,基地需要着力实现研学产品的场景化、多样化、深度化。 百万人研学绍兴 在研学产品的供给上,绍兴古城各大展馆早在暑期来临前就准备就绪。北纬30°展示馆推出“N30°探险家”活动,阳明故里开展“开蒙启智,敬仰先圣”“传圣人之志 习知行之意”“做一天考古学家——新建伯府探秘记”等研学内容,周恩来纪念馆开展“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研学活动……从红色抗日主题到追溯名人足迹,从越剧、绍兴话到黄酒等乡土文化,各类研学课程琳琅满目,旨在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让青少年在探索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 在追求研学课程高品质的浪潮中,绍兴本地的一些研学机构正积极探索与实践,力求在“游”的轻松愉悦中让学生游有所获。 “团队在研学课程上除了游之外,都会加入学习课程,像前段时间的研学活动就邀请了浙江农业商贸职业学院的老师上植物课程,家长的反馈都不错。”绍兴研学户外拓展有限公司的负责人表示。据了解,绍兴研学户外拓展有限公司组织的研学游旅游团从六月底到现在,每周爆满。比如打响绍兴抗日第一枪的后堡红色教育研学游,本周为止已经接待了20多支班级小队,黄酒博物馆的研学也达千余人。除了将绍兴本地的学生带出去研学游外,团队也把外地的孩子领进绍兴,接待了北京、合肥等城市的学生组团来绍兴研学。 都说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小潘一家特意从上海过来参观鲁迅故里,特别是课本中描述的那片充满传奇色彩的百草园,他们一直心向往之。 小潘妈妈脸上笑容洋溢,她感慨说:“常听人说,要读鲁迅先生的书,看先生的家乡。今天,我们就带着孩子来亲眼见证课本中描述的百草园里的断砖下的小虫、园中的皂荚树、墙根下的何首乌,还有阿长口中那个神秘的美女蛇传说。” 这一幕,无疑是当前文旅融合新趋势下,研学游热潮兴起的一个生动写照。随着人们对旅游文化内涵的深入挖掘,以及对文博资源和教育资源需求的日益增长,研学游已然成为一种新兴的旅游方式,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市场需求旺盛,但优质的文旅资源却是有限的。 在绍兴,最强的研学品牌还是以鲁迅为主题的研学活动。据了解,鲁迅故里今年上半年接待参观者达200万人次,其中前来参加研学实践的中小学生超50万人次,占总接待量的25%至30%,构成了景区的基础游客群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