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齐云山镇扎实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以“凝聚群众、引导群众,以文化人、成风化俗”为目标,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要内容,以志愿服务为基本形式,持续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落地开花”。
向“红”而行,擦亮“文明底色”。坚持以群众需求为导向,以志愿服务为抓手,切实打通宣传群众、引导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坚持激活、整合、共享原则,梳理盘活现有公共阵地资源,统筹利用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农家书屋、红廉馆等资源积极开展文化活动、红色教育;联合休宁县人社局举办“就业春风行动”招聘会两场,招聘会共组织37家企业提供服务、金融、生产、食品加工等就业岗位100多个,将岗位送到群众身边,让求职者在“家门口”择业、就业。洪水过后,为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示范带动作用,镇党委、政府迅速行动,组织镇机关、各村、景区等9支党员志愿小分队开展“‘美’在齐云 我爱我‘家’”主题党日,齐云山镇班子成员带领镇机关党支部党员奋力挥舞铁锹铲除步道上的淤泥。大家分区清理,各负其责,经过2个小时的努力,数百米的步道焕然一新。开展“点赞六好户”活动,深化运用乡风文明评议结果,引导群众主动参与环境整治等志愿服务活动,塑造向上向善的文明乡风,累计评选“六好户”180名,形成见贤思齐、争做先锋的良好氛围。
点“绿”成金,绘就“环保亮色”。为进一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卫生,该镇以建设“和美乡村”为契机,坚持从“细”处入手,从“实”处发力,通过动员各方力量,整合各种资源,强化各项举措,有效改变了农村长期以来存在的脏乱差现状。推行积分兑换,打造7个“生态美·信用生金”超市,明确人居环境治理、志愿服务活动等信用积分获取途径,制定信用积分购物使用规则,设置兑换物品30余种,上半年累计收集各类垃圾2.98吨,其中可回收垃圾1.8吨,不断推动“小积分”焕发“大活力”。深入践行“两山”理念,开展“全域蝶变”百日攻坚行动,突出沿线整治,以S237道路为重点,抓好道路卫生保洁、设施清洁维护、建筑立面及“牛皮癣”治理、周边绿化美化、路面硬化等工作;沿线村域进行划区包保、责任落实到人,按照属地管理原则,配齐设备及人员,全面清理道路垃圾杂物及设施污损,发动多方力量,大力抓好沿线脏乱差问题整治,引导群众树立环保意识,推动人居环境由“一时美”向“持续美”转变,不断提升乡村“颜值”。
以“蓝”为尺,弘扬“法治本色”。为进一步弘扬法治精神,提升广大群众的法治意识,推动法治社会建设,该镇在法治宣传教育、公共法律服务上下足功夫。依托齐云山镇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安排专人值班值守法律服务窗口,提供法律援助、法律咨询、公证指引等。结合7个行政村党群服务中心建设,在7个村设置法律服务窗口并粘贴“解纷码”,为方便群众寻求法律服务提供场所。坚持“全民普法”,丰富宣传渠道与媒介,通过组织志愿者常态化走网入格,利用公众号、朋友圈等方式广泛宣传普法资料,营造浓厚的法治氛围和良好的法治环境。同时,齐云山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多次联合镇司法所、综治中心进村开展法律知识宣讲,结合身边实例、社会现象等,讲解未成年人保护、非法集资、电信诈骗、禁毒等常识,将法律知识融入日常事件,以“接地气+烟火气”的形式,引导群众更好地了解相关法律知识,为群众提供更暖心的公共法律服务,从而进一步提升群众对法治实践和文明实践的认同感。
群众在哪里,文明实践活动就延伸到哪里。下一步,齐云山镇将积极整合阵地资源,持续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文明实践活动,精准提升群众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