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海宁市财政局聚焦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加大财政支持力度,近3年兑现相关专项奖补资金4485万元,优化企业双创生态环境,为推动科技成果高质量转化提供有力支撑。2023年,全市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1838件,位列嘉兴第一;成功入选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建设试点县,为嘉兴唯一。
优政策 知识产权促发展“活”起来
修订完善《海宁市知识产权专项资金管理实施细则》,新增奖补项目2项、优化完善4项,对获得中国驰名商标认定的继续予以奖补,并提高至90万元,增幅达50%,重点加大对知识产权和科技成果转化运用、行政保护和公共服务的支持。2023年,实施专项政策补助655万元,惠及企业120家。将高价值专利倍增行动纳入“新兴海工程”八大专项行动,力争到2026年全市高价值发明专利突破2000件。在2023年首届省知识产权奖评选中,5家企业获奖,数量居嘉兴首位,其中浙江晶科能源申报的专利导航项目获省级立项。
提保障 知识产权助企业“强”起来
投入资金322万元,建成国家级知识产权快速维权中心,近3年累计安排150万元专项经费,用于中心工作运维及产权系统维护,重点针对皮革、经编等产业构建产权保护“绿色通道”,为企业提供优良双创环境。中心成立后,产权授权时间由4个月缩短至最快2天,效率提升85%以上;确权周期由3个月缩减至3天内。2023年,外观专利快速预审数量居全省第一、全国前列,成功入选国家第二批知识产权纠纷快速处理试点地区。安排资金398万元,上线全省首个原创设计知识产权数治应用“知源码”,率先探索“快维中心+知源码”模式,疑似侵权初筛时效提升60%以上。
促智效 知识产权化成果“转”起来
放大知识产权“乘数效应”,依托盐官千亩蔬菜基地特色资源带动产权转化,实现惠企助农。投入资金240万元,打造500亩的精品蔬菜园区,改造后亩产量提升7%。开展“商标品牌富农 地理标志兴农”行动,加快地理标志富农集成改革,“海昌蜜梨”成功获评海宁首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2023年产值达9880万元;“盐官汪菜”实现品牌化发展,2023年产值346万元。打通“产学研”链路,联合海宁电大、技师学院、皮革研究院推动知识产权和科技成果高质量转化,2023年实施专利许可备案95件,专利被许可备案137件,惠及企业67家。加强“政、银、保”战略合作,专利质押70.92亿元,列嘉兴第二,同比增长502.9%,惠及企业191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