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州

首页>地方频道>湖州>要闻

一“码”赋能制造蝶变

“储能设备运转正常,充放电1次就有2000千瓦时,每天能节约电费成本近4000元。”昨天,长兴诺力电源有限公司的电力顾问周朝顺等来了国网湖州供电公司的碳效工程师钱心晖。在完成了对新投运的储能设备检测后,钱心晖表示,诺力电源的各类降碳“治疗”已初显成效。

  “在加快生产和绿色节能之间找到一个相对的平衡点是大势所趋,有了‘工业碳效码’的精确‘诊断’,我们企业不仅有了节能降碳方向,更有了增效的空间。”周朝顺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新的绿色智能生产线全部投入后,企业综合能耗预计能下降33%,每年节省用电成本150万元左右。

  工业作为能源消费和碳排放的重要领域之一,是实现国家双碳目标的关键和难点所在。在湖州,因为一个小小的“工业碳效码”,精准降碳的愿景取得了良好成效。

  从2021年起,我市开始了系统性、协同性的工业碳效改革探索,以数字化为引领,在全国首创“工业碳效码”。近3年来全市已实现3800家规上工业企业碳效数据在线可控,促成绿电交易3.3亿千瓦时。

  “‘工业碳效码’就好比给企业发了一封‘绿色诊断书’,通过大数据的精准测绘,动态立体地对企业进行‘碳画像’。”记者与国网湖州供电公司市场营销部主任岑梁一起走进位于西塞科学谷的国网新能源云碳中和创新中心,他指着大屏上滚动的数据说,通过汇集经信、统计、税务、电力等部门的39类数据,这里显示着湖州数千家工业企业生产经营用电、用煤、用油等数据,为后续企业提升碳利用效率、加快碳中和提供了依据。

  对于“工业碳效码”带来的积极效应,有一个人的体会最为深刻。市经信局绿色制造处处长陈戈长期身处一线,他告诉记者,因为“工业碳效码”的存在,如今工业企业的低碳化改造更为精确和高效。

  “有了‘工业碳效码’的数据支持,企业的整改有了方向,同时我们也结合亩均改革、绿色工厂建设倒逼企业完成转型。”陈戈说,目前湖州已累计入选省生产制造方式转型绿色化示范项目73个,全市“高碳”企业占比较2020年下降4.06%,“低碳”企业占比提升5.16%。

  考虑到企业改造提升面临的资金需求,我市还将企业碳效等级与绿色信贷融合发展,持续加快绿色信贷投放,目前已增加“碳诊断”“碳金融”“绿电交易”等应用模块,为企业在线选购符合自身需求的绿色金融产品提供便利。截至去年底,全市累计发放碳效金融产品9377笔,共计468亿元,为企业减费让利1.1亿元。

  作为首批国家碳达峰试点城市,如今我市还把“工业碳效码”的辐射效应推向了全省。目前“工业碳效码”已在“浙里办”“浙政钉”等应用平台上线,正式升格为省级数字化应用,预计每年可推动全省工业降碳500万吨以上。

  “碳”路不止步 

  市经信局:我们将进一步完善碳效评价体系,深化碳效评价结果在节能诊断、绿色工厂评价、亩均评价等领域的应用,推进出台工业碳效码平台地方标准,着力打造一批“碳效领跑者”,确保我市数字化绿色化协同转型发展综合试点顺利验收。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892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