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首页>文化>文化热点

以文化为“支点” 撬动乡村振兴

艺术剪纸、智慧堆绣、手工面塑、传统木造,还有栩栩如生的灶头画、农民画……在第十八届杭州文博会上,来自全市21个村(社区)的文创产品、IP形象、非遗手作等共同为前来观展的市民游客,呈现了一场跨越传统与现代、融合城市与乡村的文化盛宴,深刻展现了文化特派员在其派驻区域精耕细作的创作成果。

“非遗是充满魅力的,它承载着丰富的历史记忆、民族情感、地域特色和智慧结晶。”展会现场,多名文化特派员表示,他们有责任通过更加多元化的形式,让非遗走出“深闺”,“飞入寻常百姓家”,让传统文化在更大范围内可知、可感、可触、可体验。

今年6月开始,“我在基层‘种文化’。”成为文化特派员们的日常。他们在“最火热的季节里”住农村、走农田、访农家、育农产,挥洒着滚烫的汗水;他们以文化为支点,解读文化、挖掘宝库、创新理念,激发了乡村文化活力。

目前,全市派驻的193位三级文化特派员,已基本完成当地文化调研、群众文化需求梳理和文化项目谋划等基础工作,助力基层文化建设良性开展,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文化特派员“特”在哪?

高水平文化素养和专业特长是“标配”

“文特派”,到底是什么样的“派”?

高水平文化素养和专业特长是这批文化特派员的“标配”。例如,杭州市文化馆(杭州市非遗保护中心)馆员涂文军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领域深耕多年,杭州爱乐乐团国家一级演奏员陈安利有着深厚的乐理功底和丰富的演出经验,杭州市文联摄影家协会会员张红多年来用光影捕捉美好瞬间、展现生活百态……他们中既有高校老师、媒体记者,也有文艺工作者、城乡规划师等,涵盖教育、艺术、设计、管理等多个领域。他们既在自己擅长的领域中深耕多年,又能在活跃群众文化、活动策划组织、文化品牌塑造、培养文化能人等方面拥有丰富经验。

这样的一批高素质人才会与乡村碰撞出什么样的火花?

“小兔子用不同姿态抱月饼,这样看起来就很生动了。”近日,在钱塘区新湾街道建华村妇女儿童驿站,孩子们在黄小明的指导下学习了面塑技艺,将普普通通的小面团,变成一个个可爱的“玉兔抱月”。这也是区级文化特派员、钱塘区首批非遗面塑代表性传承人黄小明在新湾街道建华村开展的第二次面塑培训活动。

“传承不守旧,乡村是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作为一名新湾人,我希望能够用面塑讲好家乡故事,传承文化根脉,增添乡村活力,这是我未来两年要做的事。”从非遗传承人转变为文化特派员,对黄小明来说,不仅仅是身份上的变化,更是责任与使命的升级。

文化特派员深知,聆听群众所需所盼,方能将文化送到心头。

一大早,田维兴、卢忠海等社区书法爱好者就带着自己的作品上门了。“这幅作品没有技法的问题,在用墨的时候,多加一些水,呈现效果更佳。”“笔法再洒脱一点,不必拘泥于单一的形式”……在认真看了几位老人的字帖后,滨江区文化特派员、之江书画院执行院长蒋采一一为大家开出了“诊断书”。

服务好“一老一小”是打造幸福社区的关键,蒋采将目光聚焦在这些群体,在浦沿街道六和社区开设“书法门诊”,为社区书法爱好者的作品“问诊把脉”。

“在这里,我们将穿越时空,回到元朝末年,感受朱重八的传奇故事,领悟知识与道德的真正价值。”8月26日上午,在桐庐县旧县街道母岭村村委会议室里,桐庐县文化特派员、浙江工商大学杭州商学院艺术设计学院教师苏扬正在发布剧本游活动的任务,剧本游《追忆皇刨井》是他在母岭村交出的第一张“答卷”。

在苏扬看来,母岭村的人文和自然资源非常好,但也存在当下许多乡村都有的“通病”,那就是文化阵地利用率不高、活动少、人气低。苏扬第一时间深入母岭村展开调研,与村干部一起制定出“五个文化阵地、三个文化主题、两个文化活动”的解题思路。苏扬希望通过剧本游的形式,能串联起村内利用率不高的文化阵地和景点,推广母岭村文化和传说故事,激发村庄的文化活力。

走农家、问需求,访文化、寻途径,探困局、求破题……作为乡村发展的“最大增量”,文化特派员们一直在思考如何为乡村社区留下实实在在的文化遗产,确保项目设计与实施符合实际、贴近民生,形成工作上的良性互动。


从“一个人”到“一个团”

做好“三篇文章”

文化特派员“特”在哪?“特”在担负着“特殊使命”。

市级文化特派员、杭州市文创中心助理经济师方杜衡在日记里写道:“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是‘做人的工作’,文化特派员深入村社、扎根基层,服务引导群众,是我们的使命所在,而广开渠道、筑巢引凤、集聚培育文化人才,则是撬动这项工作的杠杆。”

正如方杜衡所写的那样,这是“做人的工作”。文化特派员们如何肩负“特殊使命”深入村社、扎根基层,展开工作呢?

今年5月,浙江省创新实施文化特派员制度,作为建设人文乡村、助力“千万工程”的重要抓手。文化特派员需要承担“1+1+N”系列工作,即在所驻乡镇(街道)范围内,重点指导1个行政村(社区),结对1家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或农村文化礼堂,开展N项工作任务。N项工作任务包括7个方面:理论政策宣讲、文化服务供给、文化品牌打造、文化资源挖掘、文化阵地提升、文化产业帮扶、文化人才培养与指导。

这就要求文化特派员不能一个人“单打独斗”。虽然派出的是“一员”,但链接的是派出单位的支持、平台的支撑、团队的协助。如此,才能做好资源整合、力量聚合、项目融合“三篇文章”。

戴上草帽,穿着拖鞋,手握锄头的庄稼汉弹起了电子琴,婺剧团坐唱班的二胡手变身架子鼓手……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杭州市文联音乐家协会主席团成员、建德市音乐家协会名誉主席周霞,在三都镇拉起了一支“草帽乐队”。组乐队、搭舞台、开班授课、成立学校,一生热爱音乐的她领着村民过上“文艺范”的生活。

其中,不乏专业团队的支持、资源的盘活。在周霞的积极努力下,6名知名音乐人及作曲家受邀入驻乡村音乐学校,为村民带来专业指导。大家以学院为载体,串联起文化礼堂、水库展馆、幸福河谷和镇头民宿等阵地资源,形成多功能合一的活动场所、培训基地,培育了“铁姑娘”“草帽乐队”等基层文化品牌队伍。“我想打造一台属于三都镇自己的组曲。”周霞说她的目标是,“村村有琴声,家家有歌声,人人有参与。”

文化特派员与“后援团”为乡村带来强劲动力,而文化特派员的“朋友圈”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也给乡村发展带去有效指导。

“这里好山、好水,生活节奏也刚好,就是希望能跟城里一样,晚上文化活动多一些、再热闹一些”“我们一直有栀子花开的共富故事,要是品牌特色再鲜明些就好了”“能不能请些大师来村里指导指导,帮我们提升技艺”……你一言我一语间,最终,胡逢阳梳理出来的需求,正好对应了文化特派员工作的三个方向:大下姜的IP打造,包括理论知识在内的村课研发,以及村民的日常文化服务供给。

下基层“种文化”,是省级文化特派员、浙江省社科联规划处二级主任科员胡逢阳的使命。“比如村课研发,这方面省社科联有自己的平台优势——我们积极联系各大高校,发挥之江青年社科学者作用,汇集了不少乡村治理、公共决策领域的专家,可以作为下姜的人才库。另外再挖掘村民中的‘潜力股’,邀请他们一起研发课程、宣讲理论,达到传帮带的目的。”在胡逢阳的牵线下,很快,一支以年轻村民为主的“岭上草帽宣讲团”被组建起来。接下来,他要充分调动省社科联的平台和资源,对大下姜进行整体的IP设计与包装,将文化存量转化为经济增量,挖掘创造共通的新“栀”生产力。

这是一场“双向奔赴”的“征程”。正如杭州市文化特派员、杭州市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刘航所说,要实施好文化特派员这一制度,一方面必须着眼于基层需要、根植于村庄的独特文化资源;另一方面,又要充分发挥文化特派员特长、充分利用派出单位资源,实现供需匹配,如此才能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才能实现同频共振,共同为乡村“精神富有”而努力。


大改革、大宣传、大服务

打通基层文化建设的“最后一公里”

文化特派员制度作为浙江在全国首创的探索性工作、一项重要制度创新,其“新”在何处?

文化特派员在推进过程中,杭州对配套工作也进行了保障和创新。

在统筹指导上,杭州市级层面出台了一系列制度举措,提出构建“四个统筹”的资源赋能机制、构建“三个层面”的常态交流机制、构建“两个重点环节”的工作运行机制以及构建“一个全周期闭环”的服务管理机制为主要内容的“四三二一”的文化特派员工作体系,搭建起杭州创新实施文化特派员制度的“四梁八柱”。

“四个统筹”即统筹派出单位资源、宣文系统资源、党政部门资源、社会力量资源;“三个层面”即建立市级双月会议制度、建立区、县(市)级月度会议制度、建立线上交流平台;“两个重点环节”即聚焦项目化运行和联动化运行;“一个全周期闭环”即坚持系统观念,推进文化特派员工作全周期管理,建立文化特派员招募、选派、培训、跟踪、宣传、评定、激励等的管理服务闭环,实现各环节有效衔接、有序推进,提升文化特派员工作整体效能。

作为牵头部门,杭州市委宣传部一直进行相关工作。

“我把公益课带到了派驻村,开班时座无虚席,没想到第二周就成了‘小班’,当时心里凉了半截。”“我派驻的乡镇并不缺文化资源,而是特色不够彰显。如何打造能真正引发大众兴趣的文化IP,是我推进项目时面临的最大挑战。”8月9日-10日,由杭州市委宣传部主办的文化特派员学习交流活动在余杭区举行,省市区三级近百名文化特派员代表济济一堂,成为“同窗好友”。作为文化特派员这一创新制度的“探路者”,首批文化特派员坦诚相见,分享在项目谋划与实施中的经验与困惑。事实上,6月以来,像这样全市层面的交流分享、培训活动已经组织了五次。

从现场考察、专家分享、交流探讨到专题培训、专家评审,特派员们的“技能库”“经验库”不断丰富;从形成特派员信息库到集中调研走访,再到建立资源统筹机制、线上交流平台,上级主管部门对文化特派员机制的配套保障、供需匹配不断完善。

“首先这体现大改革的新思路。”杭州市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省委十五届五次全会、市委十三届七次全会均部署了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的重点任务,为杭州推进文化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文化特派员制度正是全省全市先人一步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创新举措,也是贯彻落实中央提出的“优化文化服务和文化产品供给机制”的地域创新。

“这还体现大宣传的新格局。”他谈道,随着时代发展和社会需求变化,特别是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广泛普及,原有模式已无法满足新时代文化建设的需求。文化特派员制度可以说是推动适应“大宣传”格局的有力抓手。要通过文化特派员这个纽带,可以统筹用好各级各类资源平台力量,形成“全市一盘棋”“拧成一股绳”推进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良好局面。

浙江是共同富裕探路省份,但文化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还不同程度存在,其中最大的短板和潜力都在农村。聚焦重在基层的工作导向,特别是针对城乡服务不均衡,乡村文化建设较为薄弱等情况,推动文化资源下沉、文化人才下沉、文化服务下沉,以高品质的文化服务打通基层文化建设的“最后一公里”。“这就体现大服务的新理念。”他说。

在共同富裕的路上,有一群人,以文化为支点,力图撬起乡村振兴的“杠杆”,他们披荆斩棘,他们在制度的保障下摸着石头过河,他们在广袤的乡村天地里大展作为,我们拭目以待。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584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