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以来,京口区以“绣花功夫”打造“干净、整洁、有序”的文明街巷,深入谋划“线-面-体”的文明创建路径,将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充分融合,让“京”彩街巷遇见文明,塑造街巷特质,展示城市形象。
规划+更新,寻常巷陌焕发新活力
石头巷位于南门大街南段,东至下河头,西连南门大街,是市区一条千年古巷,其名称由来与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范仲淹在镇江任职时建造石桥为百姓造福有关。
京口区在文明街巷打造中注重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在尊重原有风貌的基础上,精细化设计沿线文化元素,在巷内设立了融入历史文化名人范仲淹典故轶事和宋代官帽“幞头”元素的石头巷LOGO、箍桶雕塑、诗词木简等专属标识,把原本老旧杂乱的背街小巷变身为整洁有序、古韵盎然、充满温情的文明街巷,形成“逛古韵石头巷,做文明镇江人”的新风尚。
当下,京口区以文明镇江建设“四大行动计划”为蓝本,深入一线,问需于民,分析历史渊源和自然优势,鼓励基础条件较好的街道按照“1+1”的模式先行先试,即重点打造1条街巷、储备推进1条街巷。准确把握提升建设定位,带着“规划”进街巷,分类精细制定设计方案,注重与主次干道、老旧小区改造等相衔接,凸显街巷特色,提升空间效能。
共治+管理,万“巷”更新弥漫烟火气
“文明街巷大家创,文明成果人人享!我们要踊跃参与各种创建活动,自觉参与文明实践,提升自我,服务社会。”在永安路美食街,沿街商户会收到一份《文明倡议书》,倡议大家守诚信、守法律,守护文明健康。分发这份倡议书的是健康路街道“文明商铺联盟”成员,该联盟主要由片区商户及社区志愿者组成,协助参与文明城市建设等工作,目前已有10余家商户加入。
永安路美食街始建于上世纪80年代,地处镇江市中心,紧邻核心商圈,承载着镇江人的老街记忆,如今更是成为外地食客必去的网红打卡点。京口抓住永安路美食街改造出新契机,对火坛楼巷沿街20处店招店牌进行提档升级,让难点变亮点,使老街重获新生,令更多外地游客、本地居民近悦远来,到此品尝镇江味道。
坚持以块为主、条块结合的原则,京口区精神文明建设相关部门与街道加强统筹协调,对申报街巷进行全面摸底、查摆问题,整合力量共同治理,因地制宜划设停车线、翻新围墙、修整人行道、设置垃圾分类箱、新增便民设施、增设公益广告……与此同时,凝聚居民商户共识,找到自我管理的有效方式,实现“共治共管、共建共享”,将街巷长效管理落到实处。
党建+文明,“巷”往生活劲吹文明风
“在保留原始建筑的基础上进行改造修缮,环境变好了,人气也旺了,我们住在这里的心情更舒畅了。”近日,大八叉巷原住民张爱国感慨万千。
紧邻八佰伴、漫书城、商业城等核心商圈的大八叉巷片区位于市中心,共有31栋楼1035户,小商户门店达到60余家,且小区建筑多为上世纪90年代建设,这里不只是商贸集中区,也是开放式居民小区聚集处,商住混杂现象较为普遍。在城市加速发展的趋势下,京口区摒弃传统大拆大建,以“传承历史文脉,留住城市记忆”为思路,通过设置幸福大院、“商圈”网格党群服务站等形式多样的党建服务,潜移默化中让文明新风飞入寻常百姓家,顺利完成大八叉巷文化街区项目建设。
京口区文明街巷打造正是坚持以党建为引领,将服务阵地前移至居民商户的“家门口”,为新业态群体和市民提供便捷,架起商居互惠服务桥梁。该区充分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作用,结合“缤纷夏夜”“春风行动”“温暖秋冬”等文明实践活动,发动挂钩结对部门、属地单位、经营户和广大居民群众积极参与,认真落实“门前五包”,积极认领“小巷管家”“街巷长”等工作,共同成为掀起文明风的参与者、推动者、宣传者和受益者,让“文明风”和“烟火气”在共建共享中融合升腾。(栾继业 戴威 戈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