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市司法局为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的决策部署,不断加强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构建多层次、全方位知识产权法治保障体系,营造良好营商环境和创新环境。
一是强化统筹,提升知识产权保护法治化水平。积极开展知识产权保护法治宣传,规范知识产权行政执法行为,将知识产权保护相关内容纳入全市“八五”普法规划和年度普法治理工作要点,推动知识产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落实“谁执法、谁普法”主体责任,深入开展知识产权保护法律宣传活动,增强创新主体知识产权保护法律意识,在全市营造尊重知识产权、支持创新创业的法治氛围。进一步规范知识产权保护行政执法,推动行政执法部门加强对知识产权行政执法行为进行合法性审查,确保对行政处罚程序、证据的关联性、法律适用等进行充分论证。把行政执法“三项制度”落实情况作为知识产权保护行政执法案卷评查重点,进一步规范知识产权执法行为作用。
二是创新模式,提高知识产权保护服务质效。充分发挥公证、法律援助、人民调解、仲裁等公共法律服务职能,努力打造服务体系完善、服务资源充足、服务产品丰富、服务手段多样的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公证服务机制。全市已经建成3家知识产权保护公证法律服务中心,实现快速受理、优先出证,2023年淮安市共办理知识产权保护公证事项5347件,办证数位居全省前列。与知识产权局联合发文成立淮安市知识产权法律援助工作站和专家库,截至今年4月底,工作站已办理涉及知识产权保护法律援助91件,全市已有19名具备知识产权服务资格的执业律师。
三是优化衔接,推动知识产权纠纷有效解决。不断完善知识产权纠纷多元化解机制,统筹推进知识产权纠纷人民调解、行政调解、行业性专业性调解工作,建立健全有机衔接、协调联动、高效便捷的知识产权纠纷调解工作机制,推进知识产权纠纷多元化解工作。全市建成9个专业知识产权调解组织,共有专职调解员11名,兼职调解员34名,实现了市县两级全部覆盖。创新搭建知识产权法律服务平台,研发“企业法律风险体检”移动端法律服务产品,通过人工智能技术,结合法律法规及法院判例,为市场主体免费提供包括“知识产权保护”在内的一站式在线法律风险体检服务。将知识产权保护法律服务纳入全市“园区公共法律服务事项清单”,组织专业团队深入园区和企业,梳理摸排企业生产经营中知识产权保护、创新创业等法律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