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

首页>地方频道>苏州>要闻

精神文明之风润泽苏城繁华

文明,引领向上的力量。苏州,古典与现代辉映,经济“领跑”与文明“先行”同频。自2008年苏州市荣获“全国文明城市”称号,至2020年苏州实现全国文明城市“全域化”“满堂红”,苏州“社会文明程度高”不断谱写新篇,精神文化生活愈加多彩,涌现了一批又一批中国好人、时代新人和道德模范。在志愿服务领域,先进理念深入人心,在公共文化服务领域,硬件基础全国领先。昆曲、宋锦、缂丝等,在发展中孕育时代新机,给苏城繁华注入激情昂扬的精神内核。

全域文明织密百姓幸福网

在苏州古城高处环望,苏城大地上,文明之风已如报春燕子,飞入寻常百姓家。苏州实现全国文明城市“全域化”,意味着“人人讲文明,处处显文明”的现实图景已然显现。

近日,在姑苏区苏锦街道星光社区平江新著雅园小区,架空层的焕然一新,令众多居民眼前一亮。只见9号楼1单元架空层里,休闲运动区绿、黄、白三色相间,清新而有活力;墙面上,邻里共享角、便民服务箱、互动留言板以及志愿照片展等,处处显露着邻里和谐互助互动的文化氛围。这是星光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根据居民需求,利用创意设计完成的,意在让居民感受到“健康、人文、共享”的文明气息。

步入秋冬季节,吴中区光福镇的“温暖秋冬”文明实践活动持续升温。在各村,量血压、测血糖、咨询、理发、补鞋、缝补衣物等一系列志愿服务既接地气又给村民生活提供了实实在在的便利。其中在东崦湖社区,一场“遇‘稻’美好‘童’享丰收”收割稻谷实践活动,让家长和孩子一同体验农耕文化,感受劳动带来的乐趣。

文明新风,有服务,有亲情和童趣,还有对文明乡风的培育和倡导。太仓市就掀起了一股婚俗文化新风尚。在太仓市民政局婚姻登记处,不仅有设施齐全的颁证厅,还有婚俗文化展示馆、婚姻辅导区,让甜蜜幸福和婚俗文明走入千家万户。作为江苏省第一批加入婚俗改革实验的区域,太仓市积极将婚俗改革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新时代文明实践、现代民政建设有机结合,培育了婚姻服务创新综合平台,倡导优良婚姻家庭文化和文明乡风。

从楼道一角到各行各业新时代文明实践点,从“文明随手拍”到“文明旅游体验官”等文明创建活动,文明的基因,已深深印刻在苏州广袤的土地上,并成为这片土地上每一个人的行动自觉。

德善之光闪耀可爱苏州人

六旬老人过马路,不慎与车辆相碰,被卷入车底,短短35秒,11位热心市民瞬间集结,合力抬车救人。11月26日发生在张家港街头的这一幕,让文明的力量变得更为具象了。事件虽属偶发,而好人之光的闪耀,在苏州已是日常。“做文明可爱苏州人”,这公益广告上常见的一句话,已是苏州人践行文明的写照。

今年11月12日,2024年第三季度“中国好人榜”揭晓,苏州市张家港经开区(杨舍镇)农联村党委书记、村主任赵建军光荣上榜。好人的力量就是榜样的力量,已深入文明之城苏州各层肌理。今年以来,苏州已涌现出奋斗在各行各业闪耀文明之光的“苏州时代新人”59组,1人获“全国最美人物”,3人获中国好人,3人获江苏最美人物,2人(项)获江苏省学雷锋先进典型,数量位居全省前列。时代楷模、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等先进模范事迹的精神力量,更是鼓舞着一群又一群市民争当“文明可爱苏州人”。

今年9月,教师节来临之际,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向全社会发布2024年“最美教师”,苏州昆山的中学教师于洁上榜。通过媒体见面会,于洁的教育心得又影响着更广大的年轻教师和学生。同时,围绕先进典型故事,苏州的精品文艺创作同样精彩纷呈。以全国道德模范候选人、中国好人殷志兰为原型创作的情景剧《听妈妈的话》,以中国好人褚锋为原型创作的音乐小品《大工匠·小幸福》,以中国好人、江苏省道德模范候选人梁雪芳为原型创作的评弹节目《一生承诺从头开始》,以中国好人邢献根为原型创作的评弹节目《抗癌斗士勇救落水老人》,深入各地开展公益演出,深受广大群众欢迎。

文化服务打通“最美一公里”

在苏州,公共文化服务正从打通“最后一公里”转变为“最美一公里”。

近年来,苏州坚持以深化图书馆、文化馆总分馆体系建设,打造融合嵌入的新型公共文化空间为抓手,不断推动覆盖城乡的“10分钟文化圈”“2.5级片区型文化中心”提档升级。经过多年培育打造,苏州全市12家县级以上公共图书馆、11家县级以上文化馆全部具备“国家一级馆”荣誉资质。吴江区元荡小馆等9个项目入选全国最美乡村公共文化空间“创新案例”。苏州市公共文化中心“品苏”空间等26处基层服务阵地在长三角及全国部分城市最美公共文化空间大赛中摘得28个奖项;苏州图书馆北馆等77个基层服务设施入选江苏省“最美公共文化空间”。

在此基础上,苏州通过鼓励延时开放、深化馆校合作等方式,不断提升各类文化场馆使用效率与服务效能。2023年,苏州图书馆第100家分馆建成开业,全市公共图书馆共提供图书借阅2068.8万册次、服务读者3118.5万人次;苏州市文化馆新增14家分馆,全市文化馆累计开展公益活动1.1万余场,服务市民1358.5万人次。

此外,苏州立足“最江南”核心城市特色,围绕“江南文化”主题加强品牌活动塑造,不断完善“一城一节、一区一名片、一镇一品、一村一特色”的四级公共文化联动新机制。在此过程中,一大批群众文艺精品脱颖而出:女声表演唱《一条叫做“小康”的鱼》、小品《生日聚会》《打折》连续三届夺得文旅部“群星奖”……这些源自基层的文艺精品,最终又通过惠民巡展、送戏下乡、点选配送等渠道走进基层、赋彩城乡居民的美好生活。

而首创于2019年的苏州市公共文化配送服务,以“菜单式”点选、“订单式”配送为特色,通过精准对接供需两端、更好满足群众需求。6年来,活动累计吸引来自长三角及周边省市的849家服务供应商、5884个活动项目积极参与,携手市总工会、团市委、市妇联、市残联等6部门推出面向特定群体的精准服务。截至目前,市级层面已累计开展配送服务5200余场,实现镇(街道)全覆盖、村(社区)覆盖率超80%,让60多万城乡市民从中受益。

非遗文化孕育生活新时尚

前不久,“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申遗成功,苏州的桃花坞木版年画作为其组成部分参与申报。截至目前,苏州现有7项非遗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33项入选国家级名录,173项入选省级名录,228项入选市级名录。

到园林看一场实景昆曲,在杜丽娘柔柔的声线中一梦千年;或是到丝绸博物馆周边的服装店挑一身宋锦“新中式”;抑或是到金城新村的“苏作馆”选一个缂丝文创小包……在人文与经济交融共生的苏州,非遗从来都不是只可远观的工艺品,而是融入现代生活、焕发勃勃生机的“日常物什”,可爱可亲,可听可感,甚至可以随身携带。

今年的进博会上,在上海国展中心开门迎客3年多的苏作馆中国首店,展出了300多件苏工苏作艺术精品和4000余件生活类衍生品。3年多时间里“苏作馆”的招牌也由进博会扩展至姑苏区、苏州工业园区,苏作馆吴江店、相城店,苏作馆北京店也计划年内开业。由苏州名城保护集团与苏州新闻出版集团携手举办的“苏作天下——苏工苏作北京精品大展”暨苏州古吴轩非遗艺术品2024北京拍卖会于12月17日至25日在北京的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举办,进一步打响“苏作馆”的金字招牌。

在苏州,非遗文化与传统节日的相融,焕发新的光彩。今年国庆期间,售卖各色非遗好物的“非一般的市集”在南园宾馆连办5天,昆曲和古琴表演穿插其中,苏州博物馆文创小铺的毛绒“大闸蟹”和“糕团”齐齐亮相,还有渭塘珍珠、迷你苏式盆景等非遗好物,令市民及游客流连忘返,还让苏式文化香飘五洲四海。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977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