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香世代百年老校
芜湖市第一中学:始建于1765年,前身:中江书院。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百年沧桑,俊采星驰”。芜湖一中是一所具有悠久办学历史和光荣革命传统的百年老校,是安徽省著名的重点中学,省首批示范高中。它的前身系创建于清乾隆年间的中江书院(1765年)。1903年,书院改制更名为皖江中学堂。从此这所百年名校进入办新学(中学堂)的历史过程。
安师大附中:始建于1903年,前身:育英学堂。
安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创办于1903年,历经育英学堂、萃文书院、萃文中学、芜湖第四中学、安徽师院附中、皖南大学附中、安徽师大附中等办学时期。1978年,该校获安徽省教育厅批准为省属重点中学;2000年,该校被评为省示范高中。
芜湖市第十二中学:始建于1100年,前身:芜湖县学。
芜湖市第十二中学是安徽省示范高中。学校历史悠久,早在北宋元符三年(公元1100年),芜湖历史上第一所官办最高学府——芜湖县儒学便创立于儒林街十二中老校区内。“芜湖县学”曾培养了著名的南宋爱国词人张孝祥、明代画家萧尺木,清代画家黄钺等知名人士。
芜湖市育红小学:始建于1879年,前身:教理小学。
芜湖市育红小学的前身是清·光绪五年(1879年)天主教会的教理小学,清末民初通称天主堂小学,由耶稣会、束罗会、天主会合办。民国21年(1932年)校名为私立内思小学。
沧海桑田味道依旧
耿福兴:创建于清光绪年间,原设于芜湖市三街口始由江都耿氏兄弟长宏和长富饺面及芜湖严开银师傅酥烧饼组合而成“耿福兴饺面馆”。历经沧桑、百年不衰、直至今日,“耿福兴酒楼”誉满江城名闻遐迩。1959年迁至中二街。“耿福兴”现为国家商务部首批中华老字号。
金隆兴:创建于1880年,由金氏祖父金隆德率子金迂兴在芜湖石桥港南(即今花津路)创店,其招牌取“金”姓,用父字“隆”、子字“兴”,组成“金隆兴”三字为其店名。
马义兴:19世纪末,马忠友13岁就和父亲一起从南京七家湾来到素有“小上海”之称的芜湖,开始了他和父亲的创业生涯。但是,作为回民的他,想要找一份工作谈何容易?马忠友和父亲灵机一动,在新芜路原万安桥附近开了一家清真饭食店,取“以义为本,兴隆旺业”之意,打出了“马义兴”的招牌。
历史印记烙在这里
中江塔:始建于明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清代康熙八年(1669年)续建落成。古时候,人们把长江的从九江至京口(镇江)一段,称为中江,而芜湖适得其处,故有中江之名;又说古有中江,东通太湖,西流长江,芜湖古地即在中江畔,因而称芜湖为中江,中江塔因此得名。中江塔历时60年建成,跨明清两代,融明末清初建筑风格于一身,成为芜湖周边远近皆知的古建筑。
老海关大楼:始建于1919年。芜湖老海关楼矗立在芜湖原8号码头附近,是芜湖市早期标志性建筑之一。公元1876年,《中英烟台条约》签定,英国、法国、德国、日本等国家纷纷进入芜湖,修建教堂、学校、医院等,又在沿长江地区开辟租界。这个期间,在江岸和租界内大量出现码头、仓库、车站等西洋建筑物。芜湖城区也由原来的青弋江两岸伸向西北,直临长江,成为一座真正的“江城”。1877年4月1号,芜湖设立海关,正式对外开埠。而老海关大楼建立于1919年7月,建筑面积约一千平方米,坐东朝西,面临长江,为砖木混凝土混合结构。
天主教堂:始建于1887年,由法国人设计监造的芜湖天主教堂,统领了当时整个江南教区,素有“小巴黎圣母院”美誉。
英驻芜领事署:始建于1877年。英驻芜领事署是一个位于芜湖市范罗山的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清光绪三年(1877年),英国人在范罗山山腰至山顶,陆续建造了3座西式二层楼房,均为券廊式砖木结构。
大砻坊——益新面粉厂厂房:始建于1890年。芜湖第一座工厂在哪儿,你知道吗?它就在如今的大砻坊,叫做益新面粉厂。它既是芜湖最早开设的工厂,也是老芜湖工业“两个半烟囱”(明远电厂、裕中纱厂、益新面粉厂)中硕果仅存的厂房。益新面粉厂,以及围绕其衍生出的大砻坊老工业基地,是整整几代芜湖人的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