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亳州市省级创新型城市建设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印发出台。
《方案》共分四部分,详细分析了亳州市省级创新型城市的建设基础和特色优势,确定了指导思想、建设原则和发展目标,设计了十项主要任务,明确了保障措施。
科创和产业齐抓 效率与生态并进
近年来,我市综合实力实现跃升,创新资源加速集聚,创新环境不断改善,科技投入持续增长,科技支撑成效明显。基于建设新阶段现代化美好亳州的产业特色更加鲜明,基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的内外交通网络更加完善,基于安徽聚力支持皖北加快发展的政策机遇更加良好,亳州发展迎来不可多得的战略机遇,同时,亳州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对科技创新的需求更加紧迫。
《方案》提出,力争通过三年建设,到2026年,亳州市创新驱动发展走在皖北前列,科技创新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明显增强;区域创新体系更加完善,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取得明显成效;创新环境更加优越,形成崇尚创新创业、宽容失败的良好氛围;产业结构明显优化,依托现代中医药产业、高端绿色食品产业、白酒产业、文化旅游产业“四轮驱动”,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主要科技创新指标排名争先进位,打造科创和产业齐抓,效率与生态并进的省级创新型城市。
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到2026年,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年均增长30%以上,全社会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达到1.8%以上;每万人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明显进步;高新技术企业达到700家以上,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1300家以上。
创新驱动产业发展凸显。建成安徽省现代中药创新中心和长三角高附加值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产业转型升级取得重要突破,经济发展质量显著优化。到2026年,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幅超过全省平均水平,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38%,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产值比重达到35%,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力争达到全省平均水平。
创新创业资源充分集聚。到2026年,全市人才总量达72万人,其中高层次人才2.5万人;技能人才总量达42万人,其中高技能人才13万人以上;新建省级及以上科技孵化器、众创空间等创新创业平台10家以上。
创新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崇尚创新的社会氛围更加浓厚。生态文明建设取得实效,到2026年,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进一步提高,达到全省先进水平,城市绿化率达到皖北领先水平;空气质量明显改善。
落实创新政策是“十大任务”之首
《方案》明确,亳州市省级创新型城市建设要坚持创新引领、聚焦重点,坚持人才为先、引育并举,坚持开放合作、协同共进,坚持深化改革、全面创新,坚持绿色低碳、节能环保等五大原则,围绕主导产业的重点领域,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力度,谋划和实施一批事关长远和全局发展的重大项目、重点平台、重要载体,以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的突破带动全局。
《方案》提出,要落实十项主要任务。首要任务就是落实创新政策,优化创新生态。要完善创新政策,全面落实国家和省支持科技创新政策,制定市、县(区)联动的科技创新政策。开展科技招商,围绕优势产业链“前延-后伸”,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新技术、新产品,研究出台配套政策体系,提高人才、项目招引能力,开创“科创+产业”新局面,增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动能。促进科技合作,扩大对外科技合作与交流渠道,推动科技成果双向转移转化。
要集聚创新要素,促进产业创新。做大做强现代中医药、白酒、高端绿色食品、文化旅游等主导产业,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不断提升产业发展能级。要扶持提升优势产业,加快新能源汽车技术研发及产业化,促进色纺产业技术升级和可持续发展。要培育壮大人工智能、新能源、生物基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提升竞争力。
要转化科技成果,加强技术攻关。增强科技成果源头供给,加强产学研对接和战略合作,吸引高校科研院所来亳设立研发机构、技术转移机构等。鼓励企业、高校科研院所联合提出重点产业关键核心技术需求,共同组织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完善技术交易服务体系,大力开展科技成果发布、在线展会、在线专家咨询与对接服务等活动,提高企业创新能力和成果转化应用能力,促进科技成果与产业资源精准对接。
要培育创新企业,强化企业主体。围绕现代中医药、白酒、绿色产品深加工等主导产业,集聚人才、资本、技术等创新要素,打造科技领军企业,引领并带动全市高新技术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培育一批创新水平高、成长性好、支撑作用强的高新技术企业。重点扶持和培育创新能力强、产业特色明显、成长性突出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形成一批“专精特新”和“小巨人”企业。
要建设创新载体,拓展发展空间。聚焦重点和优势产业,推进科技园区高质高效发展,加快推进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加强各类创新创业载体建设。要激励创新人才,建设人才高地。要完善创新服务,打造区域性服务业高地,深入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着力优化环境,促进创新创业。要坚持协调发展,完善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加强科技特派员(团)建设,培育现代新型职业农民,助推乡村振兴。
要加大创新投入,发展科技金融。支持金融机构开发科技金融产品,建立科技型“白名单”企业,引导更多金融资源向科技型企业集聚。努力构建覆盖市县两级的科技融资担保体系,为不同成长阶段的创新创业企业提供全方位科技金融支持。要创新支撑发展,建设美好亳州,科技引领健康亳州建设、美丽亳州建设、平安亳州建设。
建立创新型城市监测评估机制
《方案》明确,要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市委领导下的创新型城市建设协调机制,统筹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市直有关部门单位按照职责分工,加强工作指导和统筹协调,在政策制定、资金投入、项目安排等方面做好对上争取和支持对接等工作。各县区、高新区、亳芜产业园区把创新型城市建设纳入重点工作,建立健全协调推进机制,制定相关政策措施,加大推进力度。配齐配强科技管理机构和人才队伍,为创新型城市建设提供组织保障。
要加强监测考核。建立创新型城市监测评估机制,制定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指标和办法,建立和完善相关指标的分类统计、监测、发布制度,通过对重点指标“月通报、季调度、年考核”,加强对创新型城市建设的动态监测与跟踪分析,确保完成序时进度。强化依据市场和创新绩效评价后进行补助的支持机制,引导和激励企业、科技人才创新创造。
要营造良好氛围。积极倡导企业家精神和工匠精神,评选创新创业之星,开展职工创业技能大赛,营造崇尚创新、敢于创新、踊跃创业的良好氛围。对在创新型城市建设中作出重大贡献的单位、企业、科技人才(团队)给予表彰奖励,实现人人参与创新、人人支持创新、人人推动创新,努力把亳州建设成为富有创新精神、充满创造活力的创新型城市。(记者 张珍 通讯员 皇甫晨晨 实习生 张家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