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兴

首页>地方频道>嘉兴>要闻

“暂住”变“居住”,“嘉”乡亦吾乡

得知嘉兴正在桐乡、海盐等地试点开展电子居住证省内互认转换工作,并有望今年在全市范围内铺开的消息,来自四川省剑阁县的外卖骑手赵建荣连用三个“太好了”来抒发畅快的心情。

因为这不仅意味着像他这样的新居民将减少因居住或工作变动需重新办理居住证的麻烦,同时还能及时在居住地享受义务教育、劳动就业、社会保险、文化体育、证照办理、住房保障、公共交通、社会事务、法律服务、社会救助等公共服务和权益保障。

这样的贴心事,如果放在20多年前,“赵建荣们”想都不敢想。

作为外来打工者,曾经只能凭借一张暂住证,拥有暂居城市生活和工作的权利,去哪都得随身携带,以备查验。2007年,嘉兴率先“废暂变居”,成立了全国第一家专门服务管理流动人口的机构——新居民事务局。由此,“农民工”称呼退出历史舞台,“赵建荣们”成为持居住证能享受各类同城待遇的新居民。

“我觉得,体现生活幸福的标志最起码有三个:一是有活干,二是能拿到工钱,三是在生活和工作中有尊严。”在嘉兴打拼24年,赵建荣参与公益宣讲、投身民间救援、获评优秀志愿者,儿子从小到大读的是公办学校,没花一分钱借读费。他见证的不仅是证件形式的改变,更是一座城市对他们的认可与接纳。

称呼之变:

从漂泊他乡到融入新家

最近,赵建荣准备把家里那辆悦翔V3卖了,置换一部新车。这是他第五次换车了。

“要不是遇上好时代、好政策,我一个山沟沟里的农民儿子,岂敢奢望在城里买车买房,过上如此幸福的生活呀!”赵建荣的幸福感,是从2007年6月开始倍增的。

当时,一位安徽籍的工友来到他位于平湖市林埭镇保丰村的租房串门时说:“听说了没?这里成立了一个新居民事务局,我们以后都叫‘新居民’!”

“新居民?怎么变?我们又没本地户口。”对刚刚听说的新名词,赵建荣显然有些陌生,但更多的还是憧憬。

彼时,他来嘉兴7年,每个月在服装厂领着2000多元的工资,还算稳定,但实际上生活的境遇并不顺畅。

派出所隔三岔五就要上门来核对自己的信息:房子是租的还是买的?住了几个人?暂住证办了吗?

“暂住证的工本费是20元,每个月还要缴纳4元的治安管理费。地址迁移一次,就要签注登记一次。”赵建荣记得,当时有没找到工作的老乡未办理暂住证,民警检查发现后会责令其限期办理,如不办理,每查到一次,便罚款50元,直到办理为止。

蓝色暂住证上的签注,时时刻刻在提醒他“只是这座城市的过客”。

一直以来,在城乡二元体制下,流动人口在社会保障、政治参与、文化生活等各个层面都与城市居民存在差距。2003年,大学生孙志刚因缺少暂住证,在广州被收容并遭毒打致死,震惊全国。

努力为外来务工人员创造安居乐业的环境是嘉兴探索已久的课题。2004年“1号文件”《嘉兴市城乡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就明确提出:逐步实现外来人口本地化。2004至2006年间,全市流动人口登记数暴增95万人,但常住人口的增幅始终在0.003%。如何保障流动人口在流入地的各项社会福利,调动流动人口建设流入地的积极性,成为城市发展中必须解决的紧迫问题。

2007年6月1日,平湖市成立了全国首个“新居民事务局”。三个多月后的9月25 日,嘉兴市新居民事务局正式挂牌,成为全国首家地市级流动人口常设服务管理机构。

赵建荣找来一份报纸,头版的大标题是《一声温情的“嘉兴新居民”催生一个新机构 162万本“暂住证”将变身“居住证”》。最令他心动的是,文章说要“让更多新居民平等地享受到城市发展带来的实惠”。

权益之变:

从单一监管到多元激励

在嘉兴市公安局陈列馆,记者看到了三种不同类型的居住证:红色的《临时居住证》、黄色的《居住证》和绿色的《专业人员居住证》。

在当时,凡持有《临时居住证》的新居民,可免费享受公共就业服务机构提供的就业服务。持普通人员类《居住证》,子女就学借读费减半。而等级最高的《专业人员居住证》不仅可以享受义务教育免学杂费及借读费,还可以在医疗救助、最低生活保障等方面享受和本地居民一样的待遇。

■专家点评

推动居住证制度改革  回应流动人口基本需要

嘉兴市委党校党史党建教研室副教授 李益模

居住证制度是新型城镇化建设和流动人口服务的重要社会政策。从率全国之先“废暂变居”到设立第一个“新居民事务局”,再到“居住证申领、生成、使用的全流程数字化”,嘉兴对流动人口管理政策的创新性探索与实践,有效回应了不同历史发展阶段流动人口群体的基本需要,增添了城市的温度,助推了市域治理的现代化。

从“暂住”到“常住”,释放流动的活力。改革开放之初,流动人口“迫于生计”大量涌入城市,居住以工厂宿舍和租赁私人住房为主,呈现出“寄居城市”的特征,基于此种形态,“暂住证”应运而生。但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流动人口逐渐呈现“常态化流动”“流动日常化”“流入时间长期化”的特征,流动模式由“暂住”向“常住”转变。为适应人口流动新特征和有效回应流动人口“合法化常住”的基本需要,改革暂住证制度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之需。

从经济到多元,延展服务的边界。户籍制度改革的目标之一就是促进劳动力自由有序流动、推动新型城镇化发展。随着流动人口的人力资本化、城市定居倾向化、流动模式家庭化,流动人口群体的需要逐渐从“单一的经济需要”向“经济需要、权益保障、子女教育、户籍获得、家庭发展”等多元化方向转变,这就要求政府职能部门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的举措,着力解决流动人口群体的急难愁盼问题,不断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

从权益到权利,彰显制度的效能。为民造福是中国共产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一张居住证,有效缓冲了城市户籍管控与流动人口民生之间的隔阂与矛盾。2015年《居住证暂行条例》的颁布,标志着正式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居住证制度。而居住证制度的全面实施,为流动人口获得市民身份、公共服务、权益保障等提供了法律框架和现实路径,对促进新型城镇化发展、保障人口自由迁移权利、促进人口均衡发展、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发挥了重大作用。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完善居住证制度,有效回应流动人口群体的基本需要,鼓励共同奋斗创造美好生活,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提高新时代社会建设质量。

新居民按照来嘉兴时间长短、技术技能等级高低等具体情况分别领取不同证件。

市公安局治安管理支队政委、市流动人口管理服务中心副主任张惠祥表示,条件对所有人一视同仁,素质越高、年限越长,居住证等级就越高,在嘉兴的生活和工作成本就会降低。

条件的设置,是为激励新居民不再局限于城市的边缘角落,鼓励他们借助自身积累的经验和技术,引领城市走向繁荣,同时也为自己的家庭打开一片崭新的天地。

2007年,凭着居住证,赵建荣拿到了驾照,拥有了第一辆小汽车。为了赚到更多的钱,他兼职跑运输。

2009年10月1日,《浙江省流动人口居住登记条例》实施,明确居住证分为《浙江省临时居住证》和《浙江省居住证》两类,取消居住证年检制度,不再收取办理费用。

得益于居住证政策中“免费参加政府部门组织的劳动法律法规、安全生产、维权知识等方面基本常识的培训”的规定,赵建荣接受了正规的消防训练,之后创建了曙光民间救援队和长红救援队,参与了云南鲁甸地震、丽水遂昌洪水救灾,也经常帮忙寻找走失老人、去敬老院看望老人……他曾被评为平湖市首届“社会工作之星”。

2012年11月,嘉兴市委、市政府发布《关于实施新居民积分制管理的若干意见(试行)》,正式启动实施新居民积分制管理工作,即围绕新居民的素质、能力、贡献等,设定相应标准进行评分,按照积分排序享受公共服务。

次年,赵建荣以当地积分排名第一的成绩,提前帮儿子锁定了林埭镇中学的就读名额。当被人问及“是不是政府里有人,靠什么关系”时,他自豪地回答:“我的后台就是那些荣誉证书!”

2015年,他在平湖市区买下一套面积不大却温馨的房子。

2022年,儿子从平湖技师学院德西福格“双元制”订单班毕业,踏上工作岗位……

靠自己的努力改变生活的过程不轻松,但赵建荣觉得,这座城市能理解与体谅他们的付出,也让他倍加珍惜现在的生活。“能奉献自己的一点力量,我感到很荣幸。”他由衷地笑了。

效能之变:

从民生之盼到民生之赞

“当年度新居民子女需就读公办幼儿园、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的,在规定时间内(5月31日前)向现居住镇(街道)积分窗口或通过‘浙里办’App提出积分申请,并提供相关材料。”一年一度的新居民子女积分入学申请工作又开始了。

和赵建荣那个年代不同的是,现在不用反复跑窗口、核验盖章,可以直接“指尖提交”了。

“当年我捧着一捆材料和证书,去村里盖章,到镇里开证明,还跑到审批中心办手续,办了好几天啊。”赵建荣对着儿子赵江说,“我们这一代是幸福的,你们这一代更幸福啊,办事都不用来回跑,手机上全搞定。”

作为浙江省试点城市之一,嘉兴于2021年7月20日正式推出电子版《浙江省居住证》,又率先在全国实现居住证申领、生成、使用的全流程数字化。

与实体证相比,电子居住证在线自助申领,公安机关网上核发,一次都不用跑,实现了零跑腿。办理周期从15个工作日缩短到2个工作日,急需用证的群众,还可以通过绿色通道立等可取。现在,再也不需要随身携带实体证,群众可以使用智能手机,随时随地登录“浙里办”App,查看、展示本人的电子居住证,方便地办理各类事项。

据市公安局治安管理支队副支队长董永明介绍,过去公安、教育、民政、人社、文旅等部门都为流动人口制定了相关的服务政策,但缺乏有效联动。许多改革局限在各自部门内,有的知晓度不够,还有的要多部门来回跑才能享受。

现在,依托一体化智能化公共数据平台,嘉兴各政府部门间共享各类数字资源,并以电子居住证为统一的证照基础数据,从而有效提升了流动人口办理义务教育、社保、保障性住房以及婚姻登记、申领驾驶证等公共服务的智能化、便利化水平。

320万,是当下嘉兴市登记在册的流动人口数。流动人口与户籍人口的比例是0.85∶1,这个数据位列全省第二。百万级的引力背后,是人们对机遇的不懈追求和无数个梦想的承托之所。

从分散到集成,一张电子居住证,平衡了各部门间的“温差”,也让新居民尽享同城待遇。改革,还在缩小地区间公共服务的“落差”。

“目前我们桐乡和海盐启动了省内居住证互认改革试点,只要在浙江省内办理居住证累计连续登记满6个月,就能进行电子居住证跨行政区域互认转换,新居民子女还能跨市读书。”董永明说,接下去将根据新居民的实际需求,进一步扩大互认的范围。

【记者手记】

一本证件的变迁,映射出二十多年来进城务工人员的心路历程,他们的辛酸苦辣、梦想与希望都凝聚在“暂”与“居”的一字之变。

见到赵建荣时,他操着一口流利的平湖话,一句“欢迎来我们平湖”热情而亲切。在这里,他把大部分时间花在工作上,勤勉努力,常常从早上6点忙到晚上7点。24年里,他见证了城市的飞速发展,同时也在不断适应时代的变化,实现自我的提升。他所建设的城市,用各种方式接纳他和伙伴们,让他们找到了身份的认同,找到了家的归属。

他说非常喜欢平湖、喜欢嘉兴,虽然户口还在老家,但在这里享受到的福利和本地居民无异。

嘉兴的居住证制度,强调的是对附加在户籍上的权利的剥离,而不是户籍本身。赵建荣享有嘉兴赋予新居民的各项优惠政策,但又不用把户口迁到嘉兴。

现阶段,他还可以享受户籍所在地政府规定的附着在当地户口上的各项政策——农民可以继续保留在老家的宅基地、耕地,执行农村计划生育等政策,城市居民可以继续享受当地在子女就学和医疗、养老等方面的各种社会保障。

许许多多像赵建荣一样的人,对居住证政策的点赞,正是因为它展示出来的创新与持续性都让人感到欣喜,他们都享受到了切切实实的福利与保障。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1043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