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宣州区:特色产业助增收 乡村振兴添动力
近年来,宣城市宣州区南部乡镇结合本地资源优势,认真谋划工作载体,大力发展生态农林加工业,坚定不移走特色产业发展道路,现代种养、农产品加工等乡村特色农业正在希望的田野上“拔节生长”。
杨柳镇:绿色种养助增收
11月16日上午,阳光正好。走进杨柳镇新龙村天龙湖家庭农场,青松翠竹、风景秀丽、空气清新,养殖的土鸡正在竹林里觅食,农场负责人熊爱民拎着桶在竹林里捡鸡蛋。
熊爱民弯着腰在竹林里穿梭,阳光透过竹叶照在她的脸上,不一会功夫,红色的塑料桶里就装满了新鲜的鸡蛋。
熊爱民是土生土长的杨柳人。2010年,熊爱民回乡创业,承包300多亩新龙村老林场,创建了天龙湖家庭农场,开展林下生态土鸡饲养、土鸡及鸡蛋销售。
“我在外务工的时候,发现大家越来越注重农产品品质,家乡的自然资源好,适合搞林下养殖,我就想回来试试。”熊爱民说。
2015年,事业走上正轨的熊爱民牵头成立宣城市新龙山禽业养殖专业合作社,还成为宣城市木子禽业专业合作社社员,抱团取暖、发展壮大。如今,合作社生产销售的“天龙湖”牌土鸡、土鸡蛋已被认证为国家“绿色产品”,产品还通过电商平台销往了浙江、上海等地。
与此同时,在位于杨柳镇的宣城市木子禽业专业合作社饲料加工厂内,全自动电脑控制的生产流水线上,生产设备正在全力生产绿色饲料。这些绿色饲料将直供给溪口、新田、周王、杨柳等16个乡镇及周边6个县的合作社、养殖户。
宣城市木子禽业专业合作社是全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也是华东地区最大的肉鸡养殖专业合作社。通过建立种鸡场、孵化场、肉鸡养殖基地、饲料厂、屠宰场,木子禽业搭建起完善的养殖平台,将分散的养殖户整合,年带动社员创收达5000万元,解决社会就业4000多人,创造社会效益7000多万元。
“今年上半年受疫情影响,有两个月产量有所下降,3月份开始逐渐恢复正常,年出栏商品鸡3000万羽,产值约在6亿元。”宣城市木子禽业专业合作社社长李朝木说。
据了解,依托当地的资源优势,近年来杨柳镇按照“山水杨柳、科创田园”农业旅游发展定位,打造现代农业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的枢纽。2019年,茶叶自营出口创汇50万美元,稻渔综合种养实现综合产值1亿元,农产品加工企业产值累计增长12%,农产品电商销售额达300万元,特色产业发展取得新进展。
周王镇:特色产业促发展
实施乡村振兴关键在要发展培育好符合各地实际的特色产业,以产业促发展、以产业促兴旺。
周王镇毛竹资源禀赋,按照“生态周王、康养小镇”的思路,该镇坚持把培育发展农村特色主导产业作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攻方向,逐步形成了“一村一品”的特色主导产业,通过发挥龙头企业的示范带动作用,做大做强农业农村产业。
位于周王镇净蓬村的宣城梓天炭业有限公司是一家农林废弃物再生资源综合利用企业。负责人凌启成坦言,企业之所以选择落户在周王镇,与当地丰富的毛竹资源以及众多的竹制品加工企业密不可分。
“我们企业主要是对竹制品加工企业的下脚料——竹屑等进行加工利用,变废为宝,所以原材料的供应和保障是我们首要考虑的要素。”凌启成说道。
2019年12月,该企业投资4000余万元用于技术改造。今年6月份完成了全面技改并正式投产,技改后年产竹炭4000吨,9月份产值达150万元。
“我们对生产设备进行了全面的升级改造,还增添了环保设备,坚持走绿色环保发展道路。”凌启成表示,通过技改以后,每年将消耗竹制品加工企业下脚料3万余吨。
近年来,宣州区南部乡镇遵循因地制宜、循序渐进、综合效益的原则,结合自然生态环境优势,选择发展家禽、竹木、蔬菜、茶叶等特色农林加工业,2019年家禽加工产值15亿元,竹木加工产值7亿元,蔬菜加工产值近亿元,茶叶加工产值2.1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