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了一年一度的升学季。转眼间,“栋梁工程”已经走过了20年。作为宣城市延续时间最长、覆盖困境学生最广、影响力最大的公益品牌项目,“栋梁工程”不仅让无数贫困家庭大学生完成了学业,更像一盏灯照亮了这些贫困学子的人生路。20年间,“栋梁工程”用创新与实践,铸就了公益事业的一座丰碑;靠拼搏奉献,写就了一段教育扶贫传奇;用一个个温暖故事,汇成一条爱的长河。
点亮青春20年资助1万多名困难学子
“绝不能让贫穷阻断孩子的求学路!”2003年,团市委发起,市工商联、市妇联参与成立了“栋梁工程”公益品牌,针对家境贫困、品学兼优的准大学生们,开展公益帮扶。
20年间,这项被困境学子们想得起、找得到、帮得上的“及时雨”,就像燎原的“星星之火”,照亮了越来越多人的青春。
家住旌德县的佳佳(化名)原本父母双全、衣食无忧,高考前父母因意外和疾病相继离世。团市委、市青少年发展基金会了解情况后,组织学校对其开展心理疏导,并开通“绿色通道”为其申请助学金。最终,佳佳化悲痛为动力,以超出一本线50多分的好成绩考上了心仪的大学。
小欣(化名)、小兆(化名)是家住宣州区的一对龙凤胎,同年高考中他们分别被安徽建筑大学和合肥工业大学录取。2013年父亲因患胃癌去世以后,家里欠下了沉重的债务,生活十分拮据。当拿到两份录取通知书时,一家人既高兴又忧愁。“栋梁工程”助学项目不仅为他们持续发放助学金,还为他们提供实习见习岗位等。
在宣城,针对像佳佳、小欣、小兆这样生活突遇变故的青少年,“栋梁工程”助学项目总能及时出现在他们身边,帮助他们重塑生活的信心与希望。
“当大学校门向他们敞开时,高昂的学费却让手握大学录取通知书的他们一筹莫展。帮助这样一群孩子圆梦大学,是我们向全市发起‘栋梁工程’助学活动的意义。”市青少年发展基金会负责人龚玲告诉记者,“栋梁工程”已累计资助10227位困难学子圆梦大学。
拓宽内涵“栋梁工程”延伸公益力量
八方援助,爱如潮涌。20年来,在“栋梁工程”长长的捐助名单中,留下了很多感人的瞬间,有各级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有年近九十的高龄老党员和几岁的儿童,也有最普通的工薪阶层,近10万人次、400多家企业参与到这项公益事业中。据统计,多年来,“栋梁工程”累计筹得3700多万元善款。
正是在这磅礴的爱心力量的推动下,“栋梁工程”经过风雨洗礼,由一棵小树苗长成了参天大树。
在实施“栋梁工程”中,我市不断拓展外延,不局限于对家庭经济困难的高三毕业生支持,向两端进行延伸,把小学、初中、高中及有志于科研的研究生一并纳入支持范围,为宣城青少年提供成长周期全程服务与联系。
2018年,团市委印发《宣城市进一步深化“栋梁工程”实施办法》,通过吸纳外部资金以拓宽资助群体,不断延伸“栋梁工程”覆盖面。新增下设的“困境尖子生助学”项目,通过对接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将助学阶段拓展至高一起始。2021年度,该项目共资助767人,拨付助学金93.24万元。
这些年,团市委还举办了“99公益日”、“微心愿”、“好心愿”征集、“希望包”发放等活动,使“栋梁工程”受益面更广。“希望包”项目实施三年来,从最初的聚焦贫困家庭儿童,到现今覆盖农村留守儿童、军烈属单亲等特殊家庭儿童,人数也从原来每年500多人增加到每年不低于1000人。截至目前,该项目已累计慰问3624个困难家庭,累计募集资金120余万元、募集物资价值60余万元。
爱心接力 受助学子成反哺“栋梁”
“栋梁工程”实施以来,受到资助的大学生很多已走向社会,在各领域崭露头角,成长为国家建设的栋梁之材。
从2019年开始,曾经因“栋梁工程”受益的金启明,每年资助10位困难学子,累计捐助金额已达到10万元。“当时如果不是‘栋梁工程’的捐款,我可能就与大学失之交臂了。”2008年,金启明考上了安徽师范大学,然而学费一度让他犯了愁,正是“栋梁工程”解了他的燃眉之急。尽管现在自己还在创业阶段,但金启明还是想为和他一样的大学生尽一份力,将曾经收到的“爱”回馈给社会。
同样用自身力量回馈家乡的,还有90后小伙谭明(化名)。2012年谭明遭遇了同样的困境,通过“栋梁工程”的帮扶,他顺利完成了学业。“我也想用自己的力量回馈家乡。”大学毕业后,谭明选择成为一名基层工作者,助力家乡发展。
从“受助”“自助”到“助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形成良好的道德风尚,这是“栋梁工程”的既定目标,也是栋梁工程人的愿望。20年来,这一愿望正在渐渐实现,并蔚然成风。“栋梁工程”提出的“帮助每一个需要帮助的孩子”“帮扶+自强”“持续关注青少年成长成才”等育人理念,已在学子们心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这是一座里程碑,更是一个新起点。“栋梁工程”正在按照新时代新要求,积极探索“栋梁工程”与乡村振兴、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效衔接的方法路径,及时研究制订乡村振兴人才培育计划,着力培育能担当新时代使命的栋梁之材,推动“栋梁工程”转型升级、提质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