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宣城市新建、改建、建成文旅项目343个,总投资778.6亿元,年均完成投资97.3亿元;形成近30个乡村旅游集聚区,乡村旅游接待游客占比突破60%;3A级以上旅游景区基本实现三级以上公路或双车道通达;结合宣城市23个乡村振兴示范片区,在全省创新开展“双微”改造重点村建设。
中宣在线讯 近年来,宣城市把加快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作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突破口,坚持能融尽融、能融全融,整合特色资源要素,挖掘特色文化内涵,紧跟文旅消费升级新趋势、打造文旅产品新供给,着力构建全市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新格局,全力推动文旅产业发展提质增效。
抓项目就是抓发展,谋项目就是谋未来。近年来,宣城市深入挖掘特色资源,大力实施“双招双引”,打造了一批优质文旅项目,先后新建、改建、建成文旅项目343个,总投资778.6亿元,年均完成投资97.3亿元。《宣城市“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中,宣城市“十四五”文化和旅游产业项目库共74个项目,总投资额594亿元。截至目前,宣城市在省“512”重点旅游项目库中共计44个,总投资270亿元。2023年度计划完成投资14.7亿元,1-7月份已完成投资8.48亿元。
个性化定制乡村游、主题研学、户外运动,近年来宣城市不断“上新”独具特色的旅游“套餐”,文旅新业态呈现蓬勃发展态势。宣城市现有国家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3个、中国美丽乡村12个、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5个,形成近30个乡村旅游集聚区,乡村旅游接待游客占比突破60%。推进夜游经济发展,推出夜游街区、夜娱活动、夜读空间、深夜食堂四大类共24个夜间文旅消费品牌。创新开展“气候+旅游”产品推广,广德笄山竹海景区成功获评“安徽十大避暑旅游目的地”。广德安徽宣木瓜文化旅游景区、旌德康富源中医药健康旅游基地、云乐灵芝养生基地先后获批“省中医药健康旅游基地”。
让游客喜欢来、留得住、玩得好、带得走,是宣城市完善文旅产品体系的初衷。近年来,绩溪县、广德市入选首批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创成A级旅游景区62家,居全省第4位。建有省级旅游度假区2家、省特色旅游名镇8个、特色旅游名村13个、休闲旅游示范点33个、旅游民宿167家。“皖南川藏线”成为自驾游群体追捧的热门游线,徽杭古道连续九届荣获“全国体育旅游十佳精品线路”称号,宣纸文化园被评为全省唯一一家国家级研学旅行基地。
打响宣城文旅品牌,精准拓展长三角旅游市场,对宣城市旅游聚人气、促消费大有裨益。宣城市连续举办十届文房四宝文化旅游节、承办两届全球少年书画艺术大会总决赛,先后举办湘鄂赣皖四省非遗联展、长三角非遗特展等大型活动,两次在上海“外滩之窗”进行“中国文房·诗意宣城”城市形象推广。与南京、湖州、镇江等城市签订旅游合作协议,率先发起成立长三角文化旅游一体化合作联盟,成功举办长三角文旅一体化发展宣城论坛、首届长三角(宣城)文旅嘉年华、“玩转G60畅游长三角”、“2022年长三角露营产业峰会暨首届安徽省露营大会”等主题营销活动。今年2月份,还在上海市举办了“邂逅烟雨江南·相逢诗意宣城(上海)新春推介会”。
提升全市文旅服务质量和服务品质,不断增强广大游客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和满意度,是宣城市文旅工作的又一重点。目前,宣城市大力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全市基本实现县县通高速、县县通高铁,高速公路通车里程数居全省第3位,3A级以上旅游景区基本实现三级以上公路或双车道通达。投入1亿元推进旅游厕所建设,被评为“全国旅游厕所革命先进市”。先后新建、改建旅游标识牌865块,基本建成覆盖全域的旅游交通标识系统。智慧旅游系统不断完善,在全省率先建成旅游大数据中心、景区视频监控平台,4A级以上景区全面实现实时监控。连续三年被评为省旅游质监工作先进单位,连续四年被评为全省旅游安全目标管理先进单位。
在延续乡村原有形态肌理的基础上,坚持细处着眼、小处着手,对乡村旅游景观、设施、产品等节点进行微改造、微提升,是宣城市提升乡村旅游活力的重要抓手。近年来,宣城市扎实推进“双微”工程建设,结合宣城市23个乡村振兴示范片区,在全省创新开展“双微”改造重点村建设,委托第三方专业机构率先开展“双微”重点村标准制定、策划及现场指导工作。结合全市“皖南星7天”行动,打造宣城市“双微”示范样板。结合农耕文化,宁国西村景区将景观系统与农业生产有机结合,形成稻田农耕文化群雕、四季彩色农业生态景观。旌德江村景区将中国24孝故事之一的江革行佣供母的故事改编成了舞台剧,打造江村文化“一村一品”。泾县汀溪乡开办“汀溪有礼”文创店,让茶叶、蜂蜜等汀溪好物成为游客带得走的汀溪礼物。“挑战川藏线畅游大皖南”获评“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广德市笄山村成功创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皖南川藏线”成功入选“安徽省首批旅游风景道”(全省8条),绩溪县家朋乡入选第二批“安徽避暑旅游休闲目的地”(全省10家),新创“安徽省特色美食村”5个,创成“安徽省百佳乡村旅游示范点”8个。